听到此言,姐弟俩儿不禁对视一眼。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听到血亲的消息,更是第一次知晓血亲的名讳,内心的涛浪汹涌可想而知。但二人都不敢出声打断,生怕漏去一丝的消息。
方老夫人回忆道:“当时老爷死里逃生,着实受惊不小,他对陶先生的救命之恩可谓是感激涕零。老爷就力邀他们夫妻到方家做客,以尽地主之谊。”
“他们当时可是来了?”陶立峰忍不住问道。
“陶先生是个能人,也是傲气,他原是不肯的,但禁不止琴儿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答应了。”说到此处方老夫人眼中满是笑意:“琴儿在山上闷久了,怎肯放过如此机会。”
“山上?您是说他们住在山上”纵是陶芳若闻言也是诧异不已。
方老夫人点头:“他们是天擎山的修士,这点琴儿只与我提过,连老爷也不知晓。”
修士?陶立峰也只是在一些奇闻怪志的书籍中略有见识,不过一笑了之罢了。原来修士是真的存在的?陶立峰此刻内心激动不已。
“他们仅仅在方府住了半个月。陶先生不喜被人打扰,老爷便将方府最偏的红棠斋打扫出来供他们居住,还不让方府任何人靠近。”方老夫人回忆道:“那时我初识琴儿,便一见如故。我是任家出身的小姐,任家当时在洲亭城可是书香门第的典范,我自幼也受家族的熏陶,喜欢读书。但洲亭城官家大户的小姐兴的是绣技女红,我那微末的学识反而上不了台面,所以在洲亭城我除了任家的几个姐妹,并没有好相与的闺阁密友。”
“那日我随老爷去拜访他们夫妻,就见着琴儿拿着一本书躲在秋千上翻看,她着一身草绿色的衫裙,偏偏然如一只蝴蝶。”
“我送上亲自精心制作的茶点,琴儿甚是喜欢,一来二去我们便聊了起来。在交谈中她知道我喜欢读书,便拿了几句不知哪儿寻来的文章句子问我,那句子怪异深奥,我参读许久也只能领会一些皮毛,但琴儿似乎对我的浅见颇为受益,非常高兴。往后的日子,她总喜欢寻我一起,或是读书,或是游玩,我们渐渐交心,相见恨晚。她喜欢唤我贞儿,我拿她当作亲妹妹待。”
“半个月时间一晃即逝,她终是要离开,便赠了我一只奇异的玉簪子,说是能养身护命。我也送了她一颗玉坠作为念想。”
“祖母,那簪子还在吗?”陶芳若问道。
“不在了,当年我怀惠武的时候摔了一跤,却毫发无损,我就觉得定是那玉簪子在护我,但那次之后那簪子却光泽全无,成为一件死物,慢慢碎成粉末。”方老夫人痛惜道。
“琴儿在头几年经常来洲亭城探望我,后来我突然没有了她的消息。七年后的一日,陶先生竟来到了方府,他告诉我琴儿近几年病重,递给我一封信后便翩然离去。”
“信中琴儿告诉我,她近几年身体病恙,已经无法离开天擎山了。她产下了一儿一女,男孩名叫陶敬章,女孩名叫陶静秋。她说她就要死了,却没办法来见我,就用这封信与我作别。”方老太太说到此处已是潸然泪下,伤心不已。
“那陶敬章就是我们的父亲?”陶立峰睁大眼,怯生生地问道。
方老夫人点头:“我多年都没有走出琴儿过世的阴影,。在十三年前的一日,那时候老爷都已经过世了,一个女子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女童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寻我,她便是你们的姑姑陶静秋。她看上去也是身体有恙的样子,她的模样与陶先生有七分相像,我看一眼便猜出她是谁了。她把你们交给我,同时将当年我送与琴儿的玉坠一并交与我,说是陶先生让她来的,她跪下求我将你们抚养长大。她是琴儿的女儿,我怎么忍心呢,我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在那之后她便离开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我父亲母亲呢?您见过他们吗?”陶立峰再也忍不住问出他最关心地问题。
方老夫人看着两个孩子期盼的眼神,心中不忍,还是艰难地摇了摇头:“他们我都没有见过。”
姐弟俩闻言都是失魂落魄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方老夫人便道:“莫难过,祖母有法子。”
陶立峰闻言双眼发亮,他激动地抱着老人家的胳膊问道:“真的吗?祖母您说的是真的吗?”
“峰儿你别闹祖母,祖母您说。”陶芳若坐到床沿,挽着老人家的另一只胳膊,柔声问道。
方老夫人见两个孩子如此,脸上便有了些许笑意。她的目光落到了房间一角的佛龛上。
那佛龛由紫檀木制成的,供着一尊佛像,被置放在房间一角的供台上,佛像前的香炉内插着供香,轻烟缭绕,香炉旁置放着两盏烛台,烛台上正燃着两支蜡烛,显然是日常都在供奉的样子。
方老夫人指着佛龛,对陶芳若道:“芳儿,你去到佛像前。”
陶芳若行到佛像前,不明就里,只见地上放置着两个黄色的蒲团。
方老夫人颜色肃穆地道:“拜。”
陶芳若闻言便双手合十,盈盈拜下。
方老夫人赞许地点了点头,道:“你到供台前,将供台上左手边的烛台左转三圈,将右手边的烛台右转三圈。”
陶芳若内心隐隐有些明白,便依言行事。那烛盏有些沉,转起来实属不易。陶芳若用尽全力方转动烛盏。
方老夫人继续道:“将佛龛前的香炉向着佛龛的方向用力推。”
陶芳若刚刚将香炉推动,佛龛后的墙内即刻响起了机关转动的声音。只听见“哐”地一声轻响,供台下的墙面竟然左右打开,漏出一个方形的小空间。
方老夫人对陶立峰道:“孩子,去,和姐姐一起将里面那紫色的箱子抬过来。”
那箱子不知道搁在里面多少年月,上面已经铺了厚厚一层的灰尘。
陶芳若将上面的灰尘擦去,才露出箱子的原貌。那紫色箱子甚为精致,上面挂着一把金色的小锁。
方老夫人对陶芳若道:“记得祖母让你佩戴着,不得离身的哪个玉佛吗?那便是这个箱子的钥匙。”
陶芳若从衣内将玉佛取出,对着金色小锁的锁眼按入,只听见“卡擦”一声,锁被打开了。
陶芳若将箱盖翻开,里面的物件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