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前发布了今天的文章,今天是清明我同样在昨天就给大家发去了短信——“影灵o望你在假日里安康愉快!”结果就仅有的几个人给我回了“谢谢!”我没有在心里责备他们,只是感觉大家的关系都在时间的阴影下淡化了。
今天的清明节和以往的不一样,以前提前一天母亲把供品做好、买来纸钱,准备好祭祀的东西。清明我就和父亲一起去给爷爷奶奶等上坟。我曾看见过父亲在奶奶坟前落泪,那种表达生活的艰难,是我现在才能读懂的。我过去把所有的供品分开摆上,较为平均,然后点起小蜡烛和点好香,插在坟前,开始跪着烧纸和纸钱,等到烧完的时候磕三个头。磕头之后,自己在周围看看,坟上有草的拔一拔草,该填土的坟填填土。一切完毕之后,自己可以在周围溜达溜达,看看对面山上清代举人的坟,或者四处走走,来回看看。过一会儿父亲就会叫我,收拾供品,把每一件供品都留下一点四处散开,然后把剩下的装起来带回家。我记得下时候还很希望去上坟,就为了吃供品。回家路上又能看到很多人在扫墓,有老的、有少的等等。
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一种中华美德的传承。我就是连续好几年和父亲一起上坟,接受了这种感恩的美德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才铸就了现在的感恩之心。我记得奶奶在我五岁去世出殡的那一天,我就走在出殡人群的最前面,我看到很多人在流泪。后来我听哥哥说奶奶是最灵的,所以每一次上坟我都会在她坟前悄悄许下自己那小小的心愿,也确实一个接一个的实现了。前年过春节时上坟,哥不让我去,我十分想不通,但还是默默地朝着那个方向拜了拜。这种感恩,不仅是做给自己看,更重要的是做给后来人看。如果父亲每一次都不带我去上坟,也许我就不会懂得现在的感恩。所以中华美德的教育就是贯穿在我们生活始终的,每一个家长有责任这么做。我也曾想过如果躺在里面的是我,那后来人又会这样尊敬和爱戴我吗?这是我们每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答案。
世人都在清明时节悲叹和思念,更多的还是追忆过去。看看过去还给现在剩下些什么,看看过去能给未来什么启示。在我的记忆中清明是时常下雨或刮风的,比起下雨来,我更喜欢刮风。北方的风更能展示北方汉子的性格,猛烈而又智慧。
昨天看了几篇散文,其中有小时候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读起来仍有当时的那种慧心之感。不过现在读起《背影》来,更能体会到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来。读着读着就会有一种自已和作者一样了,也在慢慢感觉出自己对父亲的那种亲情。《荷塘月色》读起来更是有些味道了,毕竟有一两段当时是背过的。再读起来更是有别样的趣味在其中。这让我又想起小时候背东西非常差,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脑袋。后来才发现使自己太懒惰,把这一功能给退化了。
昨天发出去的祝福语言被人误解了,我强调“假日”二字,却被人用“清明节”给定义了。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刚刚有人离开的,更会和这个节日挂上关系。但我并不是说他理解错了,因为我知道世间的东西没有对错。站在他的角度看,他是对的,所以人家想打自己也是应该的。如果见了面,我也会当面先赔罪的。不过,以后除了几个人之外,会很少有人能收我的祝福短信了。在和父亲通话中我说了此事,父亲没有批评我,但从内心里我感觉到了他的批评。我和他解释,这不是个坏事,他才心宽起来。因为他看着我长大,是这个世界最了解我的人,平时在一些事情上给我把脉最为准确。这也得益于我会走路就一直跟在他后边的原因,用母亲的话说我就是他的“小尾巴”。
今天起得床很早,天气确实有些阴。不过,不会有什么能影响到我的心情,也希望大家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