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兴自荷香走后,一天没情没绪的,在店堂出了几次错。被师傅骂了几次。这天收店后,店伙们围在厨房桌子喝荷叶稀饭,天气热,厨房专门熬的荷叶稀饭清热。他喝着荷叶稀饭,联想起荷香不免神色黯然。这时师娘在后屋惊叫唤起来:"唉呀!我的金镯子咋不见了喃"众店伙一下紧张起来,面面相觑。又听师傅说:"你再仔细找一下嘛!""我找了的。我洗了个脸,脱下来放到这,转个身就不在了。"又听见大师兄王升在厨房对着后院说道:"师傅、趁着现在大家都还没有走,你问一下,看有人捡到没有。""捡个屁,我刚才洗脸随手放在洗脸架上,转个身就不见了。肯定是被那个拿了。"师傅一听火了,说:"胆大呢!搜!"说着手拿竹片就到店伙吃饭的桌子前。徒弟店伙们平时就怕师傳,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站了起来。"王升,你来给我一个个搜!""要得、师傅!"王升把手中的碗放下,从厨房里走出来,刚才他进去要两个盐蒜。大热天徒弟店伙们都穿得少,他逐一用手在每个人身上上下一模,又蹲在地上叫大家把鞋子脱了。到了搜彭子兴,他蹲下时不小心身子一仰坐在了地上,他用手撑着地又蹲好、然后从彭子兴的鞋子里掏出了金镯子,"师傅、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彭子兴被惊得说不出话来。师傅"啪"的一竹片打在他身上,他才清醒过来,忙说:"不是我!师傅!"师傅拿着竹片抽他,他边哭边围着桌子转。徒弟店伙们也无人敢吱声。还是师娘过来拉住师傳,劝道:"算了、算了,找到就算了。不要打了。"师傅气哼哼的坐在饭桌前,彭子兴跪在地上边申辨边哭。这时众人才缓过神来,七嘴八舌的、有劝师傅的、有说彭子兴的。劝的说这娃老实,一时糊涂,师傅原谅他;说彭子兴的,我看他一天不吭不哈的,装老实。今天晚上吃饭我看他神色就不对。这时有人把师傅的叶子烟竿递过来,叫师傅抽两口叶子烟消消气。师傅边抽烟也边在想:莫不是冤枉这娃了。这娃娃在这几年,没有出过错呀。手脚也干净,我试过的。今天是咋回事?</p>
这些掌柜师傅收了徒弟之后,并不单凭保人的一句话。是要自己考察徒弟的。主要看徒弟手足干净不干净。考察的方法是有意放一些钱在显眼处,看徒弟拿不拿,试徒弟的心。一般徒弟也知道这是师傅在试自己,不会拿。这个伎俩在来拜师前父母和保人都教了的。师傅想了一阵说:"念你初犯这次就算了,下次再犯定赶出店去!"傍边大师兄王升道:"师傅、这些事那能有二次。你不叫他走、以后传出去客人那里还敢shàng mén,说我们招呼接待客人的徒弟娃手脚不干净,买个东西都提心吊胆的。"彭子兴突然遭遇这种不白之冤,脑袋里乱成一团,辨解不知从何辨解,有口难言。听王升在劝师傅赶他走,他一下觉察出是王升在陷害他。他一下不顾一切的赴向王升身上乱抓乱打,边哭边骂:"是你偷了师娘的、是你栽赃我!"他这样一闹师傅和徒弟店伙们都有点疑惑,觉得有这个可能。师傅拿不定主意,叫大家都散了,说自己好好想想。</p>
第二天早上师傅当众宣布:金镯子找到了。找到了就说明没有人偷。王升、彭子兴二人打架,违反店规,都不要了。各人自谋出路。这是昨晚上师傅坐茶馆时,向一个师爷讨教的处理方法。既顾全了两人的名誉,也维护了店里的规矩。须知二人不管哪个背了贼皮都没有哪个店敢要了。</p>
彭子兴算清了工钱就回了德阳县黄许镇上的家。给父母只是说自己学徒满了,又在师傅做了一年多,现在生意学会了,也有一定的经验,想自己开店做生意。父母当然无话可说,只是担心哪有那么多本钱。</p>
他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打算:先当货郎做些针头麻线的生意,在附近州县乡场上卖。这样就可以积累一些资本,等本金大了再在黄许或者德阳县城开个铺子。他父亲说:"主意倒是好,但还是要找个人引路带入行。"彭子兴说:"也是,这事就拜托爹了。儿子年轻正好出去历练一番。"他爹见他如此,便说道:"你和钟大爷一起去,他就是你说的这样贩卖京广百货的老货郎。""那好,儿子也有个伴。"</p>
准备了半个月彭子兴就担上担子和钟大爷上路。他和钟大爷错开配货,两人在一起货色品种就全了。两人的生意都不受影响。两人朝北往罗江、金山铺、磨家沟一路走来。这天到了绵阳城外,见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开了十几家客店。好一点的客店门口写着:仕宦行台,安客商。次一些的门口写着: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些客店都开在城外,便于客商赶路,不受早晚关城门的限制。彭子兴和钟大爷在一个次一点的客店写了号。柜房先生向内喊了一声:"上官房安客!"彭子兴心里一乐,"上官房"?今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昨晚在罗江城外一个鸡茅店被臭虫蚊子咬了一晚上。店小二带二人进了一个四合院的正屋,里面安了四张床。床上的土白布床单已看不到织眼,蚊帐黑黄,枕头套已看不出花纹。城楼响过定更炮之后,店小二又带进两个八字胡老头住在彭子兴和钟大爷对面两张床上。那二人放下行李,点上油灯,向各个床下探照,照后又探照蚊帐后面。彭子兴心好,便说道:"大爷,你们找什么?我人年轻眼睛好,我帮你们找。"其中一个老头微笑道:"没找什么。你娃娃家,不懂这些。"钟大爷道:"怕遭冤枉。"另一老头道:"这就对了。出门在外,不得不小心。不然遭了冤枉没法辨的。"彭子兴就是遭了冤枉的人,他对老头的话深有同感,就连连点头。老头见他有兴趣,也来了劲,点燃一支叶子烟讲开了。反正老年人没瞌睡晚上睡不着。</p>
"前几年,我们那里有个农人刘老坎,托牛贩子给他买头水牯牛。牛贩子想骗他出去好吃他的钱。就说广安县一带买条牛只要一、二十块钱大洋。牵回来能卖三、四十块钱大洋,买一头赚一头。刘老坎听进去了,筹了一百多块钱,就夥同牛贩子到广安去。谁知道刘老坎为人极是悭吝、精明。牛贩子根本骗不到一文钱。就忌恨在心,下了毒招。到了广安的前一站路,住店写号时,牛贩子乱报一个县名,晚上买来酒菜将刘老坎灌醉勒死。搜尽身上财物,将尸体贴在床底捆绑吊住,然后扬长而去。客店每天晚上人来客往,五、六天都未发现。这晚有一个我们这样的细心人点油灯在床下一探照,惊叫一声:床下有死人!丢下油灯跑出门外。原来住在这个屋里巳经三天的一个客商,听见说床下有死尸,想起自己三天夜里都伴死尸而眠,也吓得脸色惨白,连趴带滚的跑了出来,被门坎绊倒摔得鼻血长流。店家见店中出了人命大事,不敢怠慢,立即请来地保,认为在房中住了三天的客人有嫌疑,立刻送到衙门里关起。第二天衙门派仵作来验尸,在死尸内衣口袋里翻出一张刘老坎已经浸过水的买猪的牙行收据,然后根据这个线索,查到牛贩子,才把这个住了三天店的客人洗清冤枉。但已经被过了两堂、上了老虎凳、坐了几个月的冤枉班房了"</p>
正在这时外面院子里店小二高声喊道:"查号了!各人回到自己铺位上,不要乱走。"院子里来了十几个武装的团丁,进各房查号。钟大爷道:"我们都是有底有实的商人,查就查嘛。"只见几个团丁拿着号簿,进屋来依次查对每个人的姓名、年贯、职业,一一对照询问。当询问完毕无甚岔子可寻之际,几个团丁把眼睛齐刷刷的盯住了彭子兴。手执号簿的团丁道:"你的行李拿出来检查!"彭子兴把自己的担子摆出来,团丁问道:"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在成都进的货,到这边来卖。""有违禁物品没有?""没有!""检查!"拿号簿的团丁一声令下,两个团丁就把货筐中的东西一样样翻出来放在床上。突然一个团丁从筐底翻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东西大叫,对拿号簿的团丁说道:"你看!好大一砣鸦 片烟哦!"彭子兴一下慌了,忙说:"不是我的!"拿号簿的团丁正言厉色的喝道:"你胆敢贩卖鸦 片,现在当着大家的面查获,人脏具获,你还敢赖!政府三令五申严禁鸦 片,你胆敢以身试法,该当何罪?"屋里钟大爷和另外两个老汉一对眼色,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不敢吭声。三个团丁吼道:"走!带到团练公所去!喊他说清楚!"说着把床上的洋广百货等装进筐子,一人提一只,把彭子兴推出了门。到了柜房把货筐和彭子兴交给柜台帐房看好,继续到各房查号去了。这时钟大爷从后跟来对彭子新说:"你还不快走!"彭子兴看了一眼说:"我的货"柜台的账房先生冷笑道:"你娃还想要货!他们就想吃你娃这些洋盘货。你不走,他们恼羞成怒,到了团练所,给你娃安个烟毒犯,不说你的货,恐怕连你娃的命都保不住!"钟大爷道:"他们就是看你年轻,所以来吃你。你还是走了吧!钱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回德阳重新再来。"彭子兴只得跨出店门,消失在门外的夜色中。</p>
那几个团丁草草查号完毕,到柜台上取出货筐,假装正经的问柜台账房先生:"人呢?"柜台先生装糊涂地回答道:"什么人?你们只寄了货筐,又没有寄人。""你少装傻!快找店小二去找!"彼此心里明白,会意一对眼,柜台先生点他的苏白铜水烟袋,团丁则扬长而去。回到团练所团丁们把彭子兴的洋广百货二一添作五,分了个精光。</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