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黑麻子老头是壶中仙,在安徽拐子家中,荷香那一huǒ yàoliè qiāng居然没有把他打死。原因是那huǒ yào从土枪中出来,距离太近,并未形成团。只是气浪太大,一时将壶中仙冲倒,huǒ yào将他脸灼成黑炭一般,一时昏迷过去,并无性命之忧。过了片刻,壶中仙醒来,满脸流血,眼睛模糊,踉踉跄跄跨出拐子的门,模到山涧边,将脸上鲜血洗净,寻找到一个山洞,花了半个月时间,运用内功,将脸上,胸口的铁砂子一颗颗逼出。待伤养好之后,他又到拐子家去察看,无甚动静,只有拐子娘一个人在熬日子。他便顺路前往湖北,要去武当山找师兄李少华寻仇。在路上他看到陈家寻找荷香的《告江湖友人》揭贴,他为了确认自己心中的疑惑,便又原路返回南京,从夫子庙、牙行像周凤鸣一样从头查起,最后前因后果一联系,他在心中便确定,在拐子家朝自己开枪之人必是荷香无疑。他是心胸狭窄、暇疵必报之人,确定之后,哪里还忍得下这口气。他也不到武当山了,便直接到北京来找荷香报仇。</p>
</p>
此时,荷香并不知就里,见打死人了,心里也害怕。周凤鸣忙上来扶起了她,陈吟秋、素梅等一干众人也都围了上来。陈吟秋叫赵洪去找jǐng chá报案,一边把荷香扶入轿内,轿伕抬起,众人簇拥着送到了周风鸣家,继续举行婚礼。陈吟秋则守在原地等jǐng chá。一会赵洪气喘吁吁地带着几个jǐng chá跑来了。jǐng chá问明情况,又找附近的街坊录了证词口供,叫几个街丁把壶中仙的尸体送到城外化人场去烧了。对荷香开枪打死寻衅流人一事,以正当防卫结案。</p>
这时已不见了那中途杀出来救荷香的黑蛮老头。众人也把他搞忘了。但文绍青在外围看得清楚,知道那是被自己发配宁古塔充军的四川绵竹东门上的袍哥恶霸牛力海。</p>
</p>
原来牛力海当堂被马班头带入县牢,随即就是一顿"杀威棒"打得牛力海皮开肉绽。几日之后,即派了两个董超、薛霸,张千、李万之流的差哥,押解上路。</p>
牛力海到宁古之后,每日被差去牧马放牛,苦不堪言。好在不到半年,辛亥鼎革,天下无主。宁古塔的流犯趁机四散奔逃,被甲人本巳腐化,此时正惶恐不安,唯恐犯人报复,哪里还敢去追,只好听之任之。</p>
这牛力海逃回绵竹,因在东门失去了地盘,衙门的把总还是马班头,不敢造次,便投奔托身到清道乡哥哥牛力山手下以渡残年。静极思动,他想起与万老狗的妻凤娟娟因奸情生下的女儿荷香。他便开始四处寻访凤娟娟。这凤娟娟却早和一唱川戏的小生谢金智跟着戏班子跑滩(巡廻演出),不知去向。但他却打听到荷香被文知县收养之事。当年这事轰动绵竹全城。于是他便从成都文家场文家、成都陜西街陈家,一路追踪到北京来。这天他到陈吟秋家门口,正遇上荷香与周凤鸣举行结婚典礼,他见荷香凤冠霞披风风光光从陈家出来,自惭形秽,也不敢上前相认,只是躲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偷看。见陈家如此仁义,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今天又是这样子风光,想到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不仅百感交集,老泪横流。他正跟着送亲人群往新郎家去,突然中途遇上黑麻子老头打劫女儿之事,他哪里忍得住,跳了出来,与黑麻子老头打了起来。后来见女儿开枪打死了黑麻子老头,他才趁乱放心离去。</p>
</p>
第二天化人场的烧尸工又来警局报案,说是出了怪事,那流人尸体送来后,因天色已晚,一时未曾来得及烧埋,今天早上一看,那流人首级不在了,只有尸身。警局记录在案。一时间此奇事在京中茶房酒楼传开。</p>
</p>
当送队伍到周凤鸣屋前时,请来的吹鼓手们立即奏起迎亲鼓乐,燃放起长串鞭炮,新郎周凤鸣迎上前来打开轿门,轻轻扶着新娘荷香下轿。</p>
进屋后,先拜堂、后敬茶。让新娘荷香稍作休息,因她受了惊吓,故须定定神。随即举行婚礼仪式──拜堂。请出陈太基主持婚礼仪式:先点燃香烛,奏起鼓乐,鸣放礼炮,周凤鸣与荷香共拿着一条6尺长红绸布带,各执一端站立在厅堂中间,因新娘荷香头上盖有红丝巾,挡着视线,由陈太基家的佣妇做“阿婆”,陪伴着新娘荷香旁边指点引路。由主持人陈太基宣布拜堂仪式开始:“一拜天地”。新郎周凤鸣、新娘荷香即面向大门行三跪九叩大礼拜众仙神灵;“二拜高堂”。先叩拜在厅堂上设置的祖先神位,然后才叩拜坐在厅堂上方的代表双方父母的坐椅。同样要施行大礼;三是“夫妻对拜”。周凤鸣和荷香夫妻俩面对面行三鞠躬礼。至此,拜堂仪式宣告结束。</p>
</p>
后来街坊中有议论,认为周凤鸣、荷香夫妇新婚这天,即摊上流人拦轿,又失shǒu qiāng杀流人事,不吉利。谁知此话传到在胡同口摆摊算命的先生耳朵里,算命先生却说:"过去上古之人在吉日shā rén祭祀天地,后因不忍之心,才改为杀三牲以祭祀天地。此女在成婚之大吉日shā rén以祭祀天地祖宗,不但大吉大利,将来还贵不可言。"街坊众人对他的话也将信将疑,一笑了之。</p>
</p>
结婚后第三日新娘荷香要偕同新郎周凤鸣一起返回娘家陈家。虽然是在一条胡同,很近,却不是步行回娘家,而是专门请了两乘轿子抬着新郎周凤鸣、新娘荷香往返,藉以显耀其财富与身价地位。当然,要随身携带一些礼物送上。陈家那边早有准备,又邀请了亲戚陈太基夫妇到来,聚会助庆,在家中设宴“接新姑爷”。抵达陈家送上礼品后,新郎周凤鸣与新娘荷香一起,首先向岳父文绍青,哥嫂陈吟秋夫妇二人行了三跪九叩大礼。</p>
至此,周凤鸣与荷香的婚礼告成,成为正式夫妻。</p>
席后,众人在大厅用茶,荷香突然想起,便问文绍青道:"爹爹,xiǎo jiě怎么也会武功啊?什么时候学的?我们怎么都不晓得?"众人这时都回想前三天前素梅与那流人斗武之事,大家一起把眼光转向了文绍青。素梅也把眼光投向了爹爹,因为她只知道跟师傅学武之事,却不知道缘由。文绍青见众人都看着他,知道不说不行,便长叹一口气,说了下面的故事:</p>
</p>
文绍青还是秀才时,在乡下设馆教蒙童糊口,一边读书猎取功名。一年中秋节太夫人端了一盘桂花糕送到学馆,凑巧他在外欣赏桂花去了,便放在他的教案上。这读书的蒙童们见了眼馋,便你一个我一块,给他偷吃得个精光。偷吃倒也罢了,你不说保准老师还不知道。内中偏有那觉得自己吃得少的蒙童不服气,便告了文绍青,并说是一个叫李松的蒙童带的头,而且他偷吃得最多。这样文绍青不责罚都不行了。于是作为处罚,便不准李松回家吃午饭。下午放学还出了一个对子,要李松拿回去对,明天交来,对不好,明天中午继续不难回家吃午饭。</p>
这李松本是农家子,有一姐姐,名叫李贞,年方二八。中午见弟弟没有回来吃午饭,很是担心。直到下午才见弟弟无精打采的回来,问明原委,李贞心中很是生文老师的气,再拿过弟弟的对子一看,便问弟弟:"这对子你对得起吗?""对不起、明天中午又要饿饭了。""不会,我来帮你对。"说着便在文老师出的"饿鬼"两字下,写上"瘟神"两个字,对弟弟李松说道:"拿去,明天中午你老师肯定让你回来吃饭。"第二天中午,李松把对子给了文老师,文老师一见那字就知道不是李松对的。一问才知道是他姐姐李贞对的。文老师为了考考这捉刀手的文采,便又出了一个三字对:打鱼雀。</p>
这天中午李松果然被文老师放回家吃午饭了,心里很佩服姐姐,他回到家中,把这三字对交给了姐姐李贞一看,笑了笑,不以为然的样子。可是看着看着,她不觉一对长长的秀眉蹙紧起来。到了下午上学的时候,李贞对李松说道:"你去给文老师说,姐姐今天有事,明天交卷。""老师要不高兴。""不会不高兴,姐姐今天真的有事。"</p>
李松去上学去了。</p>
但李贞想了一下午一个晚上,还是没有想出来该怎么对。</p>
这对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点讲究的。</p>
打是动词,鱼、雀都是名词,合起来又是一个专用名词。这就有点难对了。</p>
一连两天李贞都没有对出下对来。文老师一天都拿李松是问,催债似的要下对。李贞只好喊弟弟支吾着。</p>
李贞家养有一条黄狗,作防盗之用。这天早饭后,黄狗伏在地上用后脚狂搔它的头颈、耳朵;李贞见此,突然灵机一动,高兴的自语道:"唉!有了。"立刻走到桌上在文老师的打鱼雀下面,写上:叮狗虫三个字。</p>
文老师等了几天,不见李松拿来下对,只道李贞辞穷才尽,再也对不上了。心想,这也在情理之中,一个乡下女子,能有多少才学。他已抱什么希望了,这天突然收到李松转来的纸条,打开看时,心中连称"绝妙",见这对彼此平仄相反,对得工稳切贴。心里十分佩服李贞的文才。</p>
文绍青和李贞二人,彼此由佩服而倾慕,由倾慕而萌生爱意。彼此虽不曾晤一面,道一言,却通过对对子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的心迹。弟弟李松也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穿针引线的"红娘"。</p>
一天,文绍青从书橱中取出一柄杭州制作的白绢扇,提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坐在屋前石桌上读书的少年;远处墙头上露出一枝桂花;一行白鹭凌空飞去。画毕,他又在扇的背面写道:</p>
</p>
桂花枝上落轻红,花片随香散书中。但得与卿同转侧,不逐白鹭逐秋风。</p>
</p>
下面写了:"文绍青题自画扇"的款。放学的时候,交李松带回家。</p>
李贞得扇,把玩不巳。随即取出一方自己的白绢手帕,在上面步文绍青诗原韵,和了一首,写在上面:</p>
</p>
欲诉相思素笺红,托腮凝眸小轩中。燕子双飞玉人侧,难将心事付与风。</p>
</p>
下款是:李贞题于光绪壬午仲秋。又用布包扎严密,托弟弟李松上学时给文老师带去。</p>
这一扇一帕可以说是文绍青与李贞的定情信物。</p>
文绍青之母虽无甚文化,因明清时期《增广贤文》在民间流传极广,她是把《增广》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她信奉"养儿择贫妻,养女攀高门。"所以对儿子自己相中的心上人,虽有违"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倒也不反对。于是给文绍青择日成亲,婚后李贞孝敬公婆,尊敬丈夫,夫妻二人甚是恩爱。弟弟李松也入了县学,考取了童生。</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