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爷爷,你在嘀咕什么”阿匡还在为今天的事生气。
“阿匡,你可知他是一只石猴”
“我知道啊!怎么了”阿匡不明白爷爷为何说起这个。
“你可知他是跳出**的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阿匡微讶,“原来是四大猴中之一,那又怎样?我们不也是六耳猕猴。”阿匡动了动自己的三对耳朵。
阿匡爷爷摇了摇头,六耳猕猴跳出**,所以他活了很长的时间,也见过很多魔种,赤尻马猴,通臂猿猴他都见过,唯独没有见过灵明石猴。
“他是这世上第一只灵明石猴。”
……
……
阿狸发现最近小猴子往女娲眼跑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他总是趁人类不注意往女娲眼上爬,爬到累时才回来。
每每阿狸都为他捏一把汗,毕竟人类还不知道水帘洞中居然有一只没有吞食子母符的魔种。
而且她觉得小猴子最近好像有什么心事,平常都喜欢在她身边蹦蹦跳跳,现在动不动一脸愁容地看着女娲眼沉默不语。
即使阿狸反应再迟钝,也察觉到了小猴子的不对劲,她问小猴子时,小猴子不是摸她的耳朵就是摸她的尾巴,总是弄的她满脸通红,打断她的来由。
阿狸很沮丧,因为她觉得小猴子已经变得比自己聪明了,看来自己真的很笨啊!
……
……
女娲眼有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只有他知道。
小猴子再次来到了女娲眼上,顺着一望无际的台阶往上爬。
没爬多久,仍未看到阶梯的尽头时,便先看到了一扇门。
朱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小猴子敲了敲门,略等片刻,一个相貌清奇,髻双丝绾的玉面仙童推开了门。
看到小猴子,小仙童先是笑了笑,然后说,“悟空今日怎么来这么早实属罕见!”
小猴子绕开仙童走进院内,“起开,起开!今日师傅要教我本领,我可没空和你打趣。”
小仙童看着小猴子一本正经地走开忍不住笑了笑,然后拿起门旁的扫帚去扫落了一地的枯叶。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
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
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这便是女娲眼的秘密,女娲眼可通东胜神州二海之外南赡部洲灵台方寸山神仙之地的斜月三星洞。
这个秘密除了小猴子知道外,恐怕就只剩下须菩提老祖自己了。
……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
“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的术字门;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的流字门;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的静字门;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的动字门。”
“悟空,不知你要学哪一门?”
小猴子想了想,“我都不想学。”
“哦那你要学什么”
小猴子看向三星洞外的大好河山。“不知师傅的大道三百中可有‘齐天’这一门”
“何为齐天”
“白云顺风而动,秋雨随意而落。朝菌眠于晦朔,蟪蛄息于春秋。春有百花,秋有孤月。夏有凉风,冬有寒雪。”
“这不是齐天,是顺天。”
“不不不!乃是齐天,乃是齐天。”
“随朝夕而涨落,随四时而枯荣。万物律法皆定,何不是顺天”
“若天要风向西行,风却偏偏向东行。若地要河夏季涸,河却偏偏夏季涌。若四时让百花春季开,傲梅偏偏冬日绽。若天地要我今日死,我却偏偏明日生。何不为齐天”
“你又错了,此乃逆天。”
“是逆天吗?可我只想齐天而已。”
“齐天也好!逆天也罢!为师都交不了你,你还是换个学吧!”
“那不知师傅可有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的本领”
“你要求长生”
“不不不!徒儿不要长生,徒儿只是不明白为何天地就能亘古,蟪蛄只能春秋日月就能永恒,蜉蝣只能须臾”
“所求长生非长生,所求虚妄非虚妄。道亦是道,道亦非道,不过还是一己私望。”
“是,实乃徒儿一己之私。花儿注定被人摧残,鱼肉注定被人刀俎。命运注定天地安排,魔种注定世代为奴。这并非徒儿所愿。”
“一花一世界,一叶容善恶。正是善反是恶还是反是善,正是恶万物皆有因果,天道自轮回。你今生的苦,是前生的怨。今生的怨,是来生的苦。何必苦苦执着,定要挣个对错”
“徒儿的眼被这漆黑的天所遮,徒儿的心被这肮脏的地所挡。徒儿不想争孰是孰非,是非善恶,徒儿只是想撇去一切活的干净而已。”
“要让这天再遮不住你眼”
“是!”
“要让这地再挡不住你心”
“是!”
“要让天下的众生都明白你意”
“嗯!”
“要让所有的不公都烟消云散”
“嗯!”
“那好!你随为师来,为师把你想学的全部交给你。”
好吧好吧!反正几乎没人看,今大大更是看不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