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唐宋诗聚讼演义 > 第二十四回 元晦讲学白鹿洞 九渊谈诗庐山秋

《唐宋诗聚讼演义》 第二十四回 元晦讲学白鹿洞 九渊谈诗庐山秋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贤弟在南康军任职期间,三哥亦在江西任职,但公务繁忙,无缘一会,只听说贤弟恢复白鹿洞,重新开启白鹿洞书院,真乃功德无量的盛事,愿听贤弟说说白鹿洞书院讲学之事。”

    “三哥过奖,为弟在南康军任职,辖区内正好有唐时太子宾客李渤青年时读书的旧舍‘白鹿洞’,但已经残破不堪,因此我牵头修缮旧馆,于此讲学……”

    原来,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任命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第二年三月,朱熹刚一到任,就遇上大旱天气,正值播种育苗季节,旱情使农事万分艰难,情况危急。

    朱熹来不及细想,就带领军民兴修水利,引水保苗抗旱,一直忙活到秋收,总算农家收成未减,仅星子县粮食歉收,遂奏启蠲(读捐)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

    看看即将入冬,山林萧条,朱熹又到管内各地巡视,看看冬天还有什么需要修缮的设施,免得来年促急。

    这日,朱熹来到五老峰下陂塘,突然忆起,此地不就是唐朝李渤隐居读书之处嘛!李渤曾饲养一匹白鹿,白鹿时常尾随李渤,于各处游玩,时人称呼李渤为白鹿先生,称李渤读书处为白鹿洞,后李渤为江洲刺史,重修白鹿洞,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南唐于此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学”,一时间,白鹿洞书院闻名于天下。

    朱熹在田间地头、山麓林塘各处寻找,可哪里有闻名遐迩的书院,但见村落依稀,林壑相间,白鹿洞却无从寻找。

    问了很多村民,才在一些耆老的依稀记忆中,指出个大体位置,到得该处,也没有什么洞府,只是一个小平坝子,四维青山围绕,俯视如洞,因此得名。

    然而洞内房屋残破,杂草丛生,一派荒凉,哪里像一个文化圣地?

    朱熹览今抚昔,感慨良多,旧时王谢堂前燕,犹能飞入百姓家,这大好的白鹿洞书院,却荒凉得连燕子都不来做巢、生活。

    朱熹决定恢复书院旧貌,因此积极倡导,拨款、捐献、义工,一番忙活,第二年三月,居然各项工作都已完成,书院落成,房舍俨然,就差藏书和讲学的师资了。

    藏书这事,急不来,慢慢购置,同时慢慢由人捐献,可讲学的先生,可不是一般乡村私塾的先生可以胜任的,来书院听讲的学子,都是各地的青年才俊,还有已经学有所成的文化名人到此交流,因此,师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熹自己讲学经验丰富,上课时人满为患,杂坐满屋,可全靠自己也不行,况且自己有公务在身,也不能时时躬亲,自己的弟子,虽说能领会自己的学术精义,也能授课讲学,但毕竟形式单一,总需要一些变化。

    正在忧虑的当口,陆九渊来访。

    朱熹想起陆九渊曾经和自己有一场“鹅湖辩论”,探讨治学之道、为学之方,不知那一阵春风,把象山先生陆九渊吹来了,连忙组织书院师生,隆重欢迎陆九渊的来访。

    等欢迎仪式过后,延入客堂,看茶落座,双方都有些矜持,虽礼数周到,但毕竟学术不同,曾经唇枪舌剑战斗过一番,现在同坐一堂,双方倒无所忌顾,可双方的弟子,眼里仿佛充满敌意,随时准备再辩论一番。

    “象山先生到访,书院增辉啊!”

    “晦翁言重,此次来拜见晦翁,有一事相求。”

    “你我之间,何来相求?有事直说,都是分内之事。”

    “嗯!吾兄子寿……”陆九渊哽咽难言……

    “怎么?九龄?”

    “吾兄子寿,已经仙逝。”

    “哎呀!子寿,子寿,鹅湖之后,竟成永别。”朱熹潸然泪下。

    陆九渊反倒安慰朱熹:“晦翁不必难过,吾兄自从上次鹅湖之会,一直念念不忘晦翁,现在斯人已逝,特地赶来,求晦翁撰写墓志,此乃吾兄遗愿,万望晦翁成全。”

    朱熹收泪:“象山,我和子寿虽学理各异,但相知有年,自当为其撰写,何况贤弟千里来访。今日先住下,改日写好给你,绝不负诚意委托。”

    “吾替家兄谢谢晦翁。”

    “不必客气。”双方酒筵举杯,又是一番畅谈,只觉得快意人生。

    不几日,墓志写成,朱熹却不愿陆九渊很快地离开,总是迁延不提,陆九渊也有些着急,心想以朱熹的德行,答应的事情,绝不会反悔。

    这日,陆九渊故意试探:“晦翁,我已在此叨扰数日,实在感谢晦翁接待,是时候辞行了……”

    “贤弟,墓志早已写好,只是有一件事情,难以启齿。”

    “晦翁请讲……”以朱熹的为人,陆九渊倒是不会怀疑朱熹想要润笔费。

    “贤弟,我有感于国家需要人才,而白鹿洞废置有年,所以重修白鹿洞书院,朝旨也同意重启书院,并划给田产,皇上手书匾额相赐。”

    “光大书院,晦翁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现在的难处,是师资贫乏,所以,想留象山先生在此盘桓些日子,讲学交流,但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陆九渊微微一惊,自己和朱熹学术不同,各执己见,分歧岂是一次鹅湖之会能消弭的,但现在朱熹重建了书院,话语权可以垄断,怎么……

    “晦翁宏量,小弟若是再推辞,则有负相知一场,小弟试试再谈。”

    “贤弟不必过谦,白鹿书院草创,正需要不同的学术思想来充实,贤弟也不要有所忌顾,该怎么讲学,为兄绝不干涉。”

    “好,那得谢谢晦翁。”

    陆九渊派人带着墓志铭回乡,自己留在白鹿书院讲学。

    陆九渊讲学,亦是听着云集,名声大噪。

    庐山风景秀丽,不知不觉已是暮秋,五老峰寒林霜叶,遍山尽染,好一派清秋大好河山。

    节候变化,最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变化,陆九渊一直讲解论语以及自己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学”,并时常论证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但暮秋初冬,山色烂漫,这日兴之所致,突然讲起了诗!

    “诸位学子,是否观于诗,大宋以来,诗盛于江西。某亦江西人也,敢不重拜光宠于江西诗派。”

    话头引起论诗,自然滔滔不绝:“我收集了江西诗派共二十家之诗,充室盈几,应接不暇,名章杰句,焜耀心目,执事之赐伟哉!”

    “诗乃高尚之美文,起源于赓和之歌,集大成于《风》、《雅》。隋、唐之间,否亦极矣!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骚》、《雅》,而才力雄厚,伟然足以镇浮靡,诗家之为中兴。自此以来,作者相望。至豫章而大肆其力,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秘,体制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力精到。一时陈、徐、韩、吕、三洪、二谢之流,翕然宗之,由是江西遂以诗社名天下;虽未极古之原委,而其植立不凡,亦宇宙之奇诡也!”

    诗道沦落,议论峰起,唐朝数千诗人,只管作去,何尝议论,大宋论诗,自欧阳公《六一诗话》始,一直刹不住车,连理学的一代宗师,谈起诗来,都滔滔不绝,议论非凡。

    最后,陆九渊还补充了一句:“此非一时之说,愚见大概如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唐宋诗聚讼演义》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唐宋诗聚讼演义》 第二十四回 元晦讲学白鹿洞 九渊谈诗庐山秋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超品医厨 连载中图标 超品医厨
  • 漫威之大崩坏 连载中图标 漫威之大崩坏
  • 丹武龙帝 连载中图标 丹武龙帝
  • 农妇门前野草多 连载中图标 农妇门前野草多
  • 无限的恶意 连载中图标 无限的恶意
  • 乱世情缘漫黄沙 连载中图标 乱世情缘漫黄沙
  • 逆天人生 连载中图标 逆天人生
  • 韩信异界逍遥游 连载中图标 韩信异界逍遥游
  • 游泳部的王子大人 连载中图标 游泳部的王子大人
  • 仙萌宝葫 连载中图标 仙萌宝葫
  • 天人永界 连载中图标 天人永界
  • 诱人皇后,朕又饿了! 连载中图标 诱人皇后,朕又饿了!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