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南方三线城市,天气晴好。
一栋六层建筑里,从早上七点到现在,甘媛开就一直在所里的二楼餐厅里,和两个公益岗黄姐、李姐一起,削完两袋土豆的皮,接着又削着莲藕皮。今天12点,那是有团餐,要接待150人就餐。削好皮的土豆运进隔壁厨房里,在几个男人手中切成丝。小甘透过过道看了一眼厨房里清一色的爷们,也不做声,继续削着莲藕皮。李姐说:“这群吃饭的人也是,明明有套餐他们不订,另点了几个香辣的菜,还专门点个醋溜土豆丝,真是懂行会吃的人呀!”所谓公益岗人员,就是所里从市里“4050”中聘用的人员。他们的工资由市里支出80,使用单位支出工资的20,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市区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失业人员的工作问题,这一类型的人通常称为“4050”人员,由使用单位提供工作岗位及出少部分钱,让大家都有工作做。李姐的丈夫是铁路一个领导,家境不错,每个月为了领着1400元的公益岗工资,每天开着一辆大众途观来上班。照她讲,她把来上班当作来找人聊天,所以,说话比较随意,因为无所谓得罪人!照她说的:“不开心、太累了就不做了!”李姐47岁,小甘也42岁了,其实小甘有些羡慕李姐的豪气,什么时候自己也有这种豪情壮志?不是现在这种为了五斗米折腰。今天来上班时,小甘穿着两件衣服,现在感觉到有些燥热,把身上的迷彩服上衣扣子全打开,下一步,估计就是脱了外衣,穿着短袖绿色体能服继续工作。这一身行头,全是所里发的工作服,迷彩的色彩很特别,绝对有异于部队的正规军,连高仿都谈不上。只要穿出去,会让街上的人觉得就是一个现实版在城里找活的农民工。小甘倒是很乐意在单位工作时换上这身行头,不用系围裙出现在厨房里,甚至有时这身行头还充当起抹布,解决临时急需要。这样的工作小甘已经持续两年多了。
现在小甘工作的单位是一个级别比较高副处级的参公事业单位j所,录属于系统,是系统的二层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主要负责定向供应团餐。11年前,小甘参加全市公务员招录统一考试,以全市总分第三名的身份,录用到同是系统二层的一个科级参公事业单位s所。所谓参公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属于体制内人,在体制的树荫下生存,其实就活脱脱的一个四不象,既不同于公务员,也异于科教文卫事业单位人员。在此之前,小甘在一个特大型国企工作了十年,在那里,最后是挣扎到办公室文秘。当年,对于她这样一个在厅级企业办公室陪伴几位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的董事长、老总、厂长的秘书而言,考个《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简直就是小儿科,所以,她很顺利地进入到体制内,成功成为一名小小的科员。在那个参公单位做了不到一年,她就被s所的上级单位局借调使用了八年。那八年,她就是混杂在公务员群中的二等公民,没有公务员的编制,却做着公务员该做的工,每天不停地承揽各种事务。时任局局长丰田曾意味深长地说:“现在参公单位与公务员单位之间的人员不能调动,否则,我们早想把你调过来,收你进正规军。”那时,局的党高官何帆也说:“小甘,不错!经过几年局机关的锻炼,加上你自身的能力、勤奋,将来你回到二层单位绝对是一把手!”时至今日,小甘对这些话又有新的认识,特别是七年前,也就是借调到局工作一年后,组织只说工作需要,将她的编制调到这所里,级别由科员调至副科级,但人还是借调在局单位工作。直到两年多前,马上就满40岁的小甘才从局回到这里。当年调编制过来时,任命是单位办公室副主任,结果一回所里,所领导就说种种理由,硬是把她安排到她一窍不通的业务科。业务科主要工作场所就是厨房,于是,小甘每天就出现在所厨房里。这也是搞笑的事情,平时小甘在家里连厨房也不进,现在来管供餐,每天在厨房里进地出出,这就是现实。供餐有规定的菜谱,价格变动只是多一道菜或少一道菜,来来回回总共也就那十几样菜,而且,终年不变,同时团队若是连吃几天,也就那几道菜用排列组合构建每餐不同的食谱,吃多几次,都懂得门道了。经典菜原料有鸡脚、鸡蛋、猪肉、鸭子,于是,在此基础上,呈现出经典菜系,如鸡脚既可以卤,也可以砍块红烧鸡块,还可以与素菜搭配制作如木耳炒鸡、青椒炒鸡等。这份工作小甘一直有抵触思想,不愿沉下身去学习,所以,小甘到业务科两年多了,始终是个门外汉。倒是局新任的局长到基层调研时,走到小甘办公室,当听别人介绍这个是业务科副科长时,局长说“你做业务副科长一定炒菜很好吃!”小甘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楚,但这也成了全所一个笑话。小甘炒的菜当然不好吃,而且感觉不能吃。因为她没心思炒。
正说着,杨平原放下切菜的刀,径直走到餐厅分隔出的仓库,从里面往外拿了几包一次性筷子。
“科长,够了咩?”杨平原一面锁门一面问小甘。
小甘看了一下,叹了一口气,说:“一包20双,150个人,自己数看够没有?”
杨平原把筷子摞在离小甘不完的餐桌上,边走边说:“没得空数了,我马上就要去修灯了!”小甘理解杨平原的“不得空”。这个从部队土官转业的小伙子,有厨师证、电工证,还有驾驶证,于是,每天抄水电表、修水管接电路,然后还要下厨房切菜、烹制,接着还要开车送餐,象个陀螺转个不停。最为有趣的是,从去年底开始,他还要管仓库,除了收发物资,那个台账做起来据说也是无声胜有声。但所领导所言,要培养年轻人,多锻炼!结果,杨平原更是步履匆匆,做起事来有头没尾或是丢三落四。刚才,一定是有哪里的电路出了问题,又让他去修理,所以,他才放下切菜刀,急忙外出。
小甘数着餐桌上筷子,不留神往窗外一看,杨平原背着电工包往家属区方向一路小跑。筷子共10包,比中午就餐的人数多,小甘抽出两包放到墙边橱柜里自己的那一格。小甘一直觉得这个80后的杨平原不错,在部队锻炼多年,服从工作安排,任劳任怨。与他同龄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进来到所里其他三名年轻小伙子,就没有他这种素质。难能可贵的是,外出之前,他还记得从仓库里拿出供餐必备的一次性筷子,不耽误供餐工作,说明他考虑问题、做事情还是想得很多,很全面的。否则,小甘又要去找分管供餐业务的胡东亮副站长要另一把备用钥匙。
不锈钢碗从消毒碗柜里取出,公益岗的姐们不急不慢地在餐桌上摆起碗,配上筷子,摆着櫈子。小甘看了一下厨房里那群忙碌的男人,也不理会。正在此时,小甘手机响,是值班室打过来的电话。一般此时来电,不外乎供餐有变化,或是人数有变化,或是要求加咸少盐,加糖少辣,或是送餐地址有变化,或是改变送餐方式。果不其然,这通电话是对方要求取消堂食,改成送餐到新区一处工地。小甘一面记下地址和要求,一面和值班员说:“现在都差不多11点了,马上打包送餐也要时间,路上要预留时间,你和他们联系,我们只能尽可能13时前送到。”挂断值班员的电话,小甘走进厨房,在一群汗流浃背的男人中找到厨师长黄守海,扯着嗓子喊到:“团队不进来吃了,改为送餐,13时前送到,准备分装了!”厨房里抽风机嗡嗡做响,加上炉里火苗声,案板上剁骨声,不喊大声基
因为涉及要分装餐,光靠业务科人员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任务的,小甘坐电梯来到五楼。依照业务科人员的,五楼是所里的中南海,站领导、办公室、财务科全在五楼。小甘一出电梯马上走进办公室主任室请求增援。办公室主任室有近20平,放了3张桌子,应是一正两副的办公室主任驻此办公,但两名副主任长期借调局,现在仅有办公室主任一人在此办公。本来小甘的位置也应在此,但原业务科副科长不愿做业务工作,找了关系借调到局里走人了,小甘回所工作后,所领导硬是将小甘从办公室调到业务科做副科长,而原副科长就任办公室副主任,双方的岗位对调。小甘对此有意见也没有办法,人在江湖!“覃主任,现在堂食临时改为外送餐,麻烦你通知办公室里所有人到二楼餐厅分装!”小甘一进门就嚷开。办公室江柳宾主任是三个月前才从其他单位调过来,由副科长提升为正科长的,目的就是解决她的级别问题。江主任说“今天办公室没几个上班,成林、吴倩、陈欢鸣补休了,蒙树梅送材料到局,谢小莉有事外出,等下我去吧!”空荡荡的办公室,再加上空空的增援人力,小甘也不好讲什么,顺势往前走到副所长办公室。
d看 小说 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