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一听,大喜:“那就多谢邓师傅!”
他接过矛杆,发觉这杆体似乎除了稍重半分外,几乎看不出任何不同。因为除了里面材质不同之外,这杆体外面的工艺一模一样,无人分辨得出来。
那邓安一看吴广表情,知道其看不出其中差别,便道:“阳夏侯,请看小人演示一下这牛筋木所做的矛杆有何不同。”
说罢,只见他拿过矛杆,走到屋檐下,插过门前的两根用来测试矛杆的固定木架中间,然后请邓均、宋遥、方盎等三人一起帮他压那矛杆。
三人立即走过去帮忙,只见那矛杆在四人六七百斤力的重压之下慢慢弯曲,最后原本很沉重的杆体竟然弯成了一个“u”型!
吴广很有几分惊愕,心想,果然不是凡物!一般的矛杆哪里做得到?
接下来,邓安招呼几人松了手,只见那矛杆瞬间又恢复了原状,邓安又说道:
“阳夏侯请看,这杆体完好如初,一样的笔直!其他几种杆体,可不能这么弯曲,否则就复不了原!”
吴广点头赞许道:“果然是神器,不过,如此贵重之物,我怎可白受之?还是给个价才好!”
邓安正色道:“阳夏侯,其余那三十余根矛杆,均非阳夏侯私人所用,小人就斗胆收些工本费,以维持生计。
而这根牛筋木矛杆,一直未寻得合适之主,今日见到阳夏侯,知道此矛杆终于等到了其真正主人。
因此小人就送与阳夏侯以做兵器之用,望阳夏侯为天下苍生,早日攻下咸阳,还天下以清静!”
“邓师傅如此明大义,难得!我自当奋匹夫之力,带领义军,破关夺城,重整山河!”吴广点头道。
接着,众人又聊了些闲话,吴广让方盎付了钱,就带着这些极品矛杆离开,他要回去给狼骑准备马戟。
……
沛县衙,同日,下午。
县令杨雍正在县衙办事房愁眉不展,案几对面六十余岁的李县丞也是苦容一道,许久不发一言。
原来,昨日晚酉时传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陈胜、吴广在六百里外蕲县大泽乡造反了!
这在大秦可是绝无仅有之事,杨壅万想不到此时居然真有人冒着灭族之罪敢于造反!
如此大罪,为何还有人不怕灭族?他很有几分不解。所以其一夜未眠,反复思考对策,不过直到现在都还未理清思路。
不仅如此,今日一大早起来后,整个上午烦心事不断:昨晚一夜之间,沛县所辖之五个乡,已经有三个乡的暴徒杀了乡啬夫,凶手不知去向。
另外,下属的十二个亭中,亭长与属吏也被杀了五人,还有六人不知下落,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形势如何变得如此之快?自己该怎么办?杨壅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
他心里非常清楚,如今始皇帝刚亡不久,新皇胡亥初登基,朝局一直不大稳固。
如果陈胜吴广造反的局势控制不住,很可能如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沛县很快就将波及到。
如果自己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尽快拿出解决之法。
正当他与李县丞商讨对策之时,主吏萧何走进来行礼禀道:
“禀杨县令,刚才属下得到消息,附近留县之狱掾刘海,已经带领百姓将县令与县尉斩杀,以响应陈胜吴广,县丞已逃离;全县有一千余人跟随起义,听说其还有攻击我沛县之计划。”
啊?杨壅与李县丞一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身体瑟瑟发抖,好半天不发一言。
那萧何一看,不由得暗自摇头。他心里却琢磨起下一步的打算:
这个县令杨壅,平素为人刻薄,又是胆小懦弱之人,在此局势之下,恐无好下场。在乱世之中,非武力强盛之人不可存也!自己还得早做打算才是。
又等了片刻,杨壅站起身来走过去附耳与李县丞商量了一下,然后大声对萧何说道:
“萧主吏,我决定立刻举义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君以为如何?”
什么?你自己要起义造反?这……
萧何一想,你本就是秦国县令,加上平时如此为人,怕是难有几人跟着你造反。
再说,这乱世之中,需要大智大勇之人方能生存,就凭你杨县令无才无德,我等要是跟着汝,怕是不但讨不到好处,还会全家遭殃。
可人家是县令,自己也不好直接反对,否则下场可以预期。
他想,得想一个办法应付杨壅才行!萧何脑子一转,马上就想出一法来,只见他对杨壅说道:
“回禀杨县令,属下觉得杨县令之决定极好,高举义旗反暴秦,乃是顺应天道、顺应民心之举。
不过,杨县令,属下觉得,行事总得考虑周全才好。如今本县各乡乱民四起,就是县城之中,也是谣言四起,人们很有些不遵枉法。
因此属下认为,县令若要起事,而身边又无可靠之人辅助,怕是难以成事,搞不好反受其害。
此事若要想成功,必得招集一些沛县流亡在外之勇猛之士回城,才可成事。否则,就如留县县令一般为人鱼肉,至为可惜!”
杨壅一听,连连点头称是:“还是萧主吏看得远,不愧是胡郡监褒奖的能吏。那就依君之见,烦请君尽快找些豪勇之士到此来相助我。”
“诺!”萧何领命,急急出了杨县令办事房。
他想,这杨县令果然落入了自己的计划中。于是他急急到狱掾曹参的办事房找其商量对策。
狱掾自然是管着监狱,因此曹参是沛县仅次于萧何的第二号吏掾,地位颇高。
萧何知道此人暗地里与本县豪杰、游侠颇有来往,所以才来找他。
萧何先把杨县令的话讲了,最后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打算:“我等跟着杨县令起义肯定不行,此人心胸狭窄,才德浅薄,非成事之人。
我想,这乱世之中,必得跟着有大魄力之豪杰才能保全自己与家人、族人。我听闻本县亭长刘季亡命于芒砀山中,已经聚集百余人。
此人豁达豪迈,大智若愚,有识人之明,或许可以成事!不知曹狱掾之意如何?”
曹参一听,这刘季本就是自己的死党,否则,自己早就将其捉拿归案了!请刘季回来当然是最好不过。
于是只见他笑着点点头:“君意正与我相同。实不相瞒,昨晚,刘季派遣妻妹夫樊哙偷偷潜回县城,来探听本县虚实,我正准备与萧兄商量此事呢!”
萧何一听,喜道:“正好,走,我二人立即找樊哙商量一下。”
“樊哙就在寒舍,萧主吏请!”曹参对萧何非常尊重。
于是二人出了县衙,赶往曹参在县城的家中。
……
萧何把自己的计划给樊哙一讲,樊哙自然惊喜不已:“多谢主吏,我今晚立即返回芒砀山中,请刘三出来!”
萧何不知刘季实力,又问道:“不知刘季手下有多少人?人太少恐难以成事!”
樊哙道:“小人实话实说,我等原本最初只有十余人,不过这几月已有八十余人了!”
萧何与曹参点点头,都认为还不错。只要以这八十多人为骨干,应该很快会召集到不少人参加义军。
萧何开始心里盘算整个计划的细节,怕万一有疏漏,自己将遭灭族之祸。
这时樊哙站起来要走,萧何说道:“樊兄且慢走,芒砀山中恐缺钱粮,我这里还有十几千文,虽然钱不多,不过也是我一点心意,烦请樊兄带给刘季。”
樊哙点点头:“弟代刘三多谢萧兄!萧兄与曹兄舍命关照小人等,小人等将永远铭记在心,万死不敢忘恩!”
那曹参一看,这萧何也真会办事,人家既然已经表示了,自己也多少得表示一点才行。
因为反正那刘三回来后,就是主、就是君;自己就是仆、就是臣了!
不过,我除了送礼外,还有萧何办不到的事。
只见曹参说道:“樊兄稍等,我也略余几千钱,请樊兄一同带去,就当是给弟兄们买几石米吧!
还有,我与蕲县原狱掾蒋鹏关系颇好,其上午派人送来一封信,说其已担任阳夏侯、大司马吴广之护卫官。
阳夏侯要我等速在沛县起事,其已经安排葛婴东来接应,我等起义必将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