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所带领的秦军眼看就要击溃周文之义军,不料从一旁杀出的吴广几千骑兵很快就冲入其阵中,如入无人之境。
章邯一看,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指挥拼命抵挡。然而这些身着全副盔甲的重骑兵几乎不可抵挡。秦军很快溃散,四散奔逃。
……
战至下午申时,秦军一溃数十里。吴广带领狼骑和虎骑,其进攻的重点一直是章邯的中军,他要抓捕或者击毙章邯。
由于张章邯乘坐的是战车,在被义军击溃时,调头非常不灵活,很快就被包围。
在经过若干回合的冲杀之后,除开被杀、投降或者是溃散之人,章邯已经被吴广的骑兵重重包围,最后只得束手就擒!
那些周文的义军,本身就是吴广的老部下,又是吴广救了他们,哪里敢来抢功?
……
当晚,吴广进入芷阳县,周文则由于速度慢,加上要指挥大部队渡河,依旧在林邑驻屯。
刚落座,章邯被带了进来,吴广要劝降此人。
“章将军,公为何逆天行事?这些囚徒不过是乌合之众,如何能够抵挡义军?”吴广看着被捆绑的章邯,淡淡地说道。
章邯只是叹了口气,道:“成王败寇尔!何来乌合之众之说?今日若非夏王精骑,我必定让周文全军覆没!夏王用兵如神,我自愧不如。”
他这说的倒是真心话,浦津渡口被重兵把守,没想到还是被夏军偷渡,从而导致自己一败涂地。
“章将军,我是行武王伐纣之事,将军可肯降否?如若肯降,不失侯爵。如不降,必定被杀,满门抄斩!”吴广道。
直接切入正题,斩钉截铁,并不想多废话。这个章邯文武全才,他身边需要章邯这样的人。
章邯看着吴广,又看看他身边的若干文武官员,沉思良久,道:“我愿降!大王,不知道接下来该当如何?”
吴广一听他愿意投降,这倒也在意料之中,就微笑着说道:
“好!将军果然识时务!我任命公为我大夏之将军,兼任内史都尉,负责整顿京畿治安、城防。
将军速令内史各地驻军,向我大夏国投降!至于封侯,待我攻下咸阳后,再进行封赏!”
章邯谢过,说道:“多谢大王!不过,此处还有张楚国之周文将军,不知如何处理?”
吴广冷笑道:“这好办,我也是陈王加封的夏王,按理周文也要听我令。
此次若不是我来相救,其怕是如将军所说早已全军覆没,因此我量其也不敢太过放肆。
我主力大军还有两日才能赶到咸阳,因此现在就要将军帮忙。一是将军立即派人召集旧部,随后我等在附近,然后择机渡河进入咸阳。
其次,我也任命司马卬为将军,封侯;汝速通知司马卬将军,再让把守临晋之龙都尉回军守住渭水,不让周文渡河!”
“这好办,在如今的形势之下,司马卬和龙吉二人应该会降!臣马上就办!”
“还有,公可告诉所有士卒、官吏,一切奖赏皆按照旧法。我还将免去内史(也就是京兆郡)明年一半租税。”吴广说道。
“诺!臣这就去!”章邯道。
吴广早就考虑清楚,关中可是老秦地,要取得他们的支持,可不太容易,得给点实实在在的好处。
什么“义军”之类冠冕堂皇的口号,对于他们并不适用。
史书上所讲的刘邦的“约法三章”,似乎是解救了“水深火热”的关中人。
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回事,那只不过是儒家文人为了抬高刘邦而已,哪有什么神奇效果?人家关中人一直过得比较好。
后世的汉代律法,还不是和秦律如出一辙?又能有多少变化?
前世的史书,都是后世在书写,他们为了取得合法性,肯定要大肆污蔑前朝的皇帝和大臣,这是政治需要。华夏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毫无例外。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实际上绝大部分制度,而不是照搬前朝?
根据大量记载,在老秦地,包括关中、山西、河内郡等秦人控制区,几乎没有百姓起义,或者说是造反。
相反,人们对于政府还比较支持,并不愿意参与叛乱。因此史书所言,并不可全信,很多都是儒家故意贬损大秦之言。
秦末“农民大起义”,实际上是山东六国的贵族在捣鬼,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
次日,一早。
周文接到了吴广的王令,要求其暂停渡河,等候自己招降秦二世。如果秦二世不投降,再约时间一起进攻咸阳。
不仅如此,吴广还邀请周文到芷阳,二人共商大计。
他一看,立刻陷入两难境地。当初,吴广让自己攻击临晋,借道函谷关,自己置之不理,原本以为他过不了河。
谁知夏王神兵天将,不但渡过了河,而且还救了自己!
在如今的形势之下,自己只有两个选择:一,不听令,渡河进攻咸阳;二,听吴广令,暂时原地待命。
而无论选择何种方案,他都感到很难受。
如果要渡河强攻咸阳,那就是不遵夏王令,人家夏王也是义军领袖,起义元勋,而且也是陈王加封的夏王。
再说,夏王已经将章邯俘虏过去,如果劝降成功,河西的司马卬也大有可能投降,自己也没那么容易渡河成功。
而如果原地待命,则自己两个月以来的辛苦功亏一篑,搞不好还要被陈王所怪罪。
他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旁边,他的一位亲幕僚汪闻一看他的表情,知道他遇到了难事,于是就问道:
“上将军,何事如此烦恼?”
“汝看看这夏王竹书,唉!真叫人难办!”
“哦?待属下看看。”
汪闻接过那竹书看了看,轻轻地摇摇头,然后问道:“上将军,此事其实并不难办!”
“哦?为何先生如此说?”他有些不解。
“上将军,属下斗胆问一句,上将军自问打仗可是夏王对手?”
“这……”周文一时犯了难。
是啊!自己一直想着对付大秦军,倒是没有认真思考此问题。
吴广本是起义副领袖,又奇计取河内、河东,如今又偷渡大河,帮助自己击溃了秦军,终于成就了大事!
自己拿什么与吴广比较?
只见他思考良久,才说道:“要说打仗,从昨日之战看来,夏王强于我!”
汪闻一听,微笑着点点头:“上将军能有如此认识,属下以为还不为晚!
上将军,据属下猜想,夏王必定是想先入咸阳,为天下主。上将军如果有此想法,倒是可以与夏王一争高下。
而如果上将军没有此想法,要违夏王令,恐怕十分危险!”
周文一听,自己哪有争天下之志?不过是想做个王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