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的是鼎元镇捕快牛建,独孤柳的手下。
青州都尉府的命令下来了,召集青州四十三镇都头于九月十七日正午准点到都尉府听训,任何人不得缺席。
牛建知道老大好酒,收到消息,唯恐误了时辰,又要挨骂,第一时间赶来替他醒酒。
得知了几位陌生人的来意,牛建给众人打了保票,只要没有编造故事欺瞒,送几位过关一定没问题,方平等人方才定下心来。
“不过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没有编造故事呢?”镜冰清的好奇就显得有点二了,简直哪壶不开提哪壶,李敖向雨两位捕快给她使眼色,让她闭嘴。
但这的确是镜冰清的疑问:要是此刻有什么信物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话,那青州城门前就不会碰壁了。
老大醉酒没醒,牛建就当仁不让代为考验了,他指着方平和司徒负问:“刚听几位介绍,您是南陵归元枫雪镇的都头,而您是尹令府的功曹,那自然对官府的编制非常清楚咯?”
当然,司徒负挺身而出:“我们南陵的都丞是刘福州,南陵三城九邑的尹令我都可以说出来,金陵尹令桓裘、洛邑尹令洛方执、宁江尹令孙玉、归元尹令肖。。。。。。”
牛建摇手打断了他如数家珍的尹令名单,这些东西都是公开信息,关注的人自然可以搜集到,而且南陵的官员名单,他一个青州捕快,平素不太关注,此刻也没法验证。
那你问,司徒负坐等他的问题,官府中人,岂有不知官府编制的道理。
“我只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要在3秒内回答我,答对了我就相信你们。”
嗯,司徒负毫无压力,心态九分九的轻松,尹令府的编制,每个人的职责,多少人,甚至有哪些镇,是什么人,自己一清二楚,多年的功曹自然不是白干的,真的自然假不了!
不过牛建没有问他,而是问方平:“那我想请问下,我这鼎元镇的捕快应该有几位?”
司徒负瞬间傻眼。
镜冰清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枫雪有几个捕头,她镜冰清都不清楚,这青州小镇,都从来没来过的,鬼才知道有几位捕头,这如何答得对?当下愤愤不平:“您这个问得奇怪了。。。。。。”
方平自然没把握,哪怕是枫雪镇的捕快人数,和隔壁凤翔镇、夜桑镇,也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大致区间方平还是很清楚,南陵都尉府设有统一的编制上下限,最少六个,最多八个。
想来青州也一样,只是究竟是六个,七个还是八个,这个确实不好猜。
方平只能回答道:“具体的我真猜不到,我只能猜一个大概。”
牛建:“那我给你两次机会猜!”
方平:“六个?”
牛建:“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方平:“。。。。。。”
既然不是6个,那就是7个或者8个了,司徒负说出了他的尴尬:“二分之一的机会!随便猜吧。”
方平:“八个!”
牛建:“好吧,我信你们没有说谎了。”
镜冰清完全云里雾里,弱弱问道:“真的是八个?”
牛建没有理她,笑着对司徒负说:“二分之一的机会,你们南陵的是6-8个吧。”
方平不得不承认,对方反应很快,司徒负说出二分之一机会猜对的时候,他已经猜出了南陵的编制上下限。
镜冰清根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看见两人打哑谜一样,云里雾里之间,两人都承认对方猜对了。又看这牛建也不正面回答自己,极为有些恼怒:“我说到底是不是八个嘛?”
牛建没好气地甩手坐下,拿起桌上仅有的一只苹果,狠狠的啃上一口:“十三个!”
镜冰清懵逼:“?”
方平、司徒负、李敖、向雨四人也愣了一秒,相互对望,片刻之后恍然大悟,不得不赞叹:“果然有一套!厉害呀!”
牛建倒不骄傲:“小技巧,跟我们老大学的!”
镜冰清跳了起来:“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嘛?”
方平哈哈大笑:“捕头的世界,你不懂。”
※※※※※※
但是捕头的世界,此刻却不太平。
青州的捕头相比南陵,多出了接近一倍,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凡京城有点什么破事,青州往往第一时间要配合调查。
这一次,京城又出大事了。
牛建估计,青州都尉府急召四十三镇都头,可能与京城提刑府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关。
“青州封锁各城城门是因为提刑府?”
“不错,前几日,京城提刑大人宋紫的私宅发生了失窃事件,而且丞相府也同样遭到了失窃!”
那就难怪了!
众人开始依稀明白了,招惹提刑府尹已经是太岁头上动土了,竟然还敢同时盗窃丞相府,这简直就是向当今朝堂挑衅了,在这天地会武举办期间,若不严查严惩,简直翻天了。
司徒负好奇问道:“谁这么大胆?”
“雾之拓!”
镜冰清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看其他几个人的神色,她隐约猜到,这应该是一个很出名的人。
※※※※※※
寒国昭武年间,盗贼横行,多被百姓唾骂,却有一神秘大盗深得爱戴,其名雾之拓,因其盗术高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颇有大盗之风,故被人尊之为侠盗圣手雾三手。
民间据传,雾三手之妹曾问他:“难道做盗贼还有那么多规矩吗?”
雾三手回答说:
做什么事没有规矩呢?能估计到某处有多少财宝,是圣明。敢第一个潜进去,是勇气。坚持最后一个撤退出来,是义气。知道该不该行窃,有没有风险,是智慧。事后分配平均,是仁义,此五者不具备而成大盗者,天下从来没有过。
这本是一个盗贼说的话,最后却成了官员捕头训斥犯人的典范,提刑府的人常常对那些自己看不起的犯人说“要知道盗亦有道”,然后巴拉巴拉开始训斥鄙视。
民间因此还有传闻,正因为雾之拓是一个侠盗,深得人心的侠盗,虽然犯事多多,提刑府几位神捕,多年来并没有对其穷追不舍,而是故意放他遁迹而去。
只是,这雾之拓销声匿迹似乎已经好久了。
牛建仿佛是一个万事通,什么都懂:“只是不知道,这曾经让官员闻之色变的通天大盗,为何会突然现身,并挑衅两大权臣?”
显然,他出现的时机很糟糕,因为在这之前,提刑府刚刚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就是,十天前虞松山遇刺。
※※※※※※
松山(东方总捕)、苍月(西方总捕)、洛日(北方总捕)、飘雪(南方总捕)、追风(京都总捕)五大名捕,名动九州,威镇四海。
然而十天前,正值天地会武举行期间,暨州河洐山惠通钱庄发生灭门血案。钱庄灭门,牵连甚大,都尉府和都丞府第一时间接管了钱庄,但是挡不住前来挤兑的百姓,尽管两府一再担保经查账目都在,但是有消息却传出,钱庄丢失了一批存银,大量百姓担心一生储蓄付诸流水,堵住了掌刑副都尉的府邸,此事影响极其恶劣,东方总捕虞松山火速带了近二十人的大队人马,前往暨州,追查血案真相其次,丢失的存银下落务必尽快找到。
根据经验,若是一个月之后找不到,那往后基本上也就不用找了。
岂料更大的噩耗随后传来,虞松山与两位最得力的亲信在调查过程中突然遇刺,震惊提刑府。
寒国崇尚法治,自提刑府成立以来,穷凶恶极的案件时有发生,但尚没有出现过胆敢如此对抗提刑府的恶劣事情,一代神捕被杀,十年来未曾有过。
※※※※※※
在方平几人上京的这几天前后,除了天地会武之外,京城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牛建:“据传,宋紫闻言怒甩茶杯,几近吐血昏厥!”
说到提刑府总捕被杀,牛建反而一脸自豪,不忘炫耀,这京都总捕跟咱老大还很有渊源呢。
镜冰清插嘴:“怎么,总捕的官职很高吗?”
她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封锁在田园,从来没有听说过总捕,更没有见过总捕去过归元,她只知道归元最大的官就是尹令,南陵最大的官就是都丞都尉,只知道李敖,向雨这些人被称之为捕头,还以为总捕只是比方平级别稍高的人。
方平等人身在公门,自然都懂。
司徒负见镜冰清土豪又单纯,有心泡她,主动给她解释。
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司徒负知道,首先得让她明白,提刑府究竟有多大的权力,知道了这个,自然就能明白总捕在什么位置。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期佑翻案,宣武门之变吧。”
镜冰清依然摇头:“没听说过,也不知道什么宣武门之变。”
司徒负不得不给她从头讲起。
昭武年间,寒国一共有四位皇子,以乾坤震巽依次取名,大皇子寒德乾9岁的时候遭遇后宫政变,母亲被赐死,他被内官救出宫去,远逃国外,不知所踪,八年后,二皇子寒德坤被立为太子。
但是因为太子亦非长子,野心勃勃的三皇子寒德震连同三朝元老古槐,有意取而代之,太子势弱,与四皇子寒德巽合谋,于一年前发起了宣武门之变,意欲诛杀三皇子。岂料事情有变,虽然执掌宣武门的左戍卫都尉是太子的人,身边却被潜伏了死士,双方竟然在相互攻击中相互被杀,以至于寒国无储,九州震惊。
其后,古槐获罪被囚禁,丞相苏意趁消息尚未散出,火线前往北炎,迎失踪的大皇子寒德乾归国。
九岁就远逃国外,事隔二十年,为什么丞相苏意会知道呢?因为大皇子寒德乾正是他的同门师弟非寒,因为溪云门一段师门旧怨,被同门师兄修林囚禁于冰阳城多年。
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总之最后苏意成功迎他归国,结束了寒国无储的日子,几天后先王归天,新君即位,然后才发生了天下皆知的期佑翻案。
另一方面,临终前,先王担心新君没有根基,托付朝政给丞相苏意、监察提刑宋紫、将尉府尹(昭武大将军)韩峰三人,苏意主政,韩峰主兵,宋紫司职监察。
但是大王刚刚仙去,将尉韩峰也受老年丧子之痛所累,病危,实际上只剩下了两位辅政大臣,也就是说,寒国除了大王和丞相之外,提刑府宋紫理论上是最有权势的人了,百官当唯此二人马首是瞻。
事实上他也很有权势,最切身相关的,比如方平和独孤柳这两位都头,归各自的都尉府管,而都尉府其中一个副都尉所掌的刑狱这一块,又是提刑府的主要司职,所以也可以认为,天下都头捕快都归提刑府管。
“那总捕呢?”
牛建没有见过如此无知的人,忍不住插嘴:“提刑府五大总捕,乃都尉品级,都尉品级懂吗?那是天地会武前三甲才能被直升授予的官级。他们手下的人都有可能是副都尉级别!”
天地会武之地试,入三十二强算过初试,升校尉,入八强算过中试,升副都尉,得前三甲,升都尉。想想就知道了,天下这么多人,要得前三甲,得多厉害才行。
偏生这镜冰清还问题多多:“他们跟我们南陵都尉比,谁大?”
“当然是总捕大!大寒九州,京都总捕叶追风负责京城,也就是东州的所有刑案。其他八州,由四方总捕负责监管,合起来被称为五方总捕。比如西方总捕镜沧月,管的就是南陵和东川两州,北方总捕洛日,管的是通州、青州。”
正因为如此,牛建戏称,总捕或许应该改名总都。
平均算下来,除了京都总捕,每个总捕负责监管两个州,而南陵都尉才管一个州,那的确没总捕大。这些官职名称众多设置错综复杂的,但这简单的算术题镜冰清再笨,也还是会算的。
某种程度上牛建的这个论调跟和京都总捕这个渊源有直接关系,司徒负虽不愿意驳其说辞,但心里并不是太认可,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至少在昭武年间,提刑府权势还没这么大的时候,一方都尉掌握的实权更加明显,都尉更多的欺压百姓,总捕更多的是为百姓伸张正义,属于一个相互牵制的关系,若说一方总捕压住一方都尉,还谈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跟镜冰清算是解释清楚了这小小鼎元都头独孤柳的大靠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