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前看花绽放,
芸窗下听蝉自鸣。
云里世界观乾坤,
雾中环绕品人生。
不因谗言而沸腾,
不因微词而冰冷。
无故加之而不怒,
卒然临之而不惊。
生活已经够累了,这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可贵的。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好得像梦一样。
现实的世界里,总有那么多的黑暗存在。但在故事里,无论我们多不愿意相信,一句“母鸡下蛋”、逐渐传成了“马季下蛋”,“马季下了一个红皮鸡蛋、鸭蛋、鹅蛋、那鹅蛋哟,跟马季的脸蛋儿一样大……传到了最后,就变成了流言。流言转来转去,请相信心纯真如往昔。
没有一滴水,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水。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胡乱猜测的内容,是最终传播流言的助力。
人生,七情六欲为之活;社会,三教九流为之勃;天地,清浊二气为之分;历史,功过是非各其说。
百姓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说,宁可三餐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罗靥说,淡定只是三字——吃茶去!
人生何必酒,会饮只需茶。罗靥和罗婕姐妹闲来无事,白日去喝茶闲聊,晚上再去赶夜场赚钱营生。人生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用在谈天说地上,再也没有什么朋友。强大到对生活没有任何矫情需要跟闺蜜抱怨、抒发、倾述、分享……有那矫情的功夫,能看一本自己喜欢的闲书,或者就去喝茶。只要内心能够平静,精神层面能够更加完满。
《本草纲目》定其性味为“味苦、甘,微寒,无毒”。汤,煎煮汤饮之法,为药,茶归经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药用广泛。
据考唐人吃茶之法叫煮茶法,陆羽在《茶经》里说得很清楚。大致步骤是烤饼茶、捣茶、碾末、煮水、调盐、候汤、放末、育华、分茶、品茶等,每一环节都有诸多讲究。煮茶法可得沫饽,乃是茶汤之华,营养、味道和口感随茶品不同而变化,值得玩味。
宋人于煮茶法基础上发明点茶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蔡襄的《茶录》均有记载。大略情形是在煮茶法的后期,将研好的茶末先用水调匀,再将沸水点入茶盏,有点象今天冲食芝麻糊。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朝野皆好。斗茶有多种,盛行的是斗沫、斗痕,也有斗香、斗味的。斗沫、斗痕在点茶法的点茶步骤中,看沫饽的颜色,以白者为胜;其次看挂在茶盏边上水痕消退的快慢,慢者为胜。
清朝以茶代酒,曲水流觞,似乎更觉清雅。朦胧之妙在于契合茶香、茶韵、茶操。景艳滥目,香浓塞心,惟其似有还无、朦胧起兴、又能托住茶之诸妙,方为恰到好处。《红楼梦》贾母说,听曲、听歌,最好是让歌曲曼过水面送将来才好听,其实就是一个朦胧,一个和字,一个不能穷尽的曼妙。茶之曼妙正在于品之有余,道之不尽。茶饮心境以悠然为上,阔然为妙,澄明无碍可心和天地,至化之境也。无事、无忧、无悲喜方可吃得茶香,心无挂碍方能和得茶性。记得贾宝玉为潇湘馆题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茶闲实是心闲。
茶之意在于饮,为的是身心的舒畅。所以,多了很多的随意性,不求礼法,只求内心的愉悦。滋味自然也会因人而异,甚至冲泡方法都会大不相同,讲究的便是饮茶之趣。品茶之意在于品,品茶讲究的不是鉴定不是评判,而是将茶当做朋友,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对茶全身心的接纳和包容。
初喝功夫茶的人都有一种经验,自己买回家泡的茶不如店里的小姑娘泡的好喝。
即使,完全按她说的要点操作,也还缺少点什么,甚至,有时茶客会误以为服务员拿错了茶!少点什么呢?差在哪儿呢?少的是喝茶的环境、喝茶的心境,喝茶的文化!
店家花很多银子装修装饰陈设古董玩器精品茶具,再加上茶姑娘端庄素净有涵养,进店奉茶,殷勤致意,就座品茗,那氛围让人感觉浑身舒泰,味觉嗅觉神经细胞都极度愉悦兴奋,效率高,茶的优点也被放大了……
三千年的高山流水,茶韵文化流过茶姑娘的眉,茶香,茶香女,油壁车,乌篷船。历来如此,江南没有鲜花比茶香女更嫣然。茶香女,桃花梦,菊花眠,茗茶香缘,一缕茶香,泡满杯子,吴侬软语隋唐宋,金戈铁马元明清。
三才者,天地人。人居于天地之后,是谓二才子。人之中,又有生而知之者,是天才也。天下文人莫不自许第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敢与天下争。
有故事吗?这里有茶。长期坚持喝茶,能增强免疫力;喝普洱茶有一点降血糖作用;长期喝浓茶,容易贫血;喝茶益思,益气,增加灵感光顾频率,帮人提高觉悟。
品茶就是品文化,演戏就是演人生。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碗、三碗好茶吃下去,心胸为之阔然,思绪为之飞扬,“味浓香水,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黄庭坚《茶词》)。五六碗吃下去,醍醐灌顶,心中澄明,天地无别,万物和顺,飘飘然如庄子作逍遥游。缘境须既得人缘又得茶缘,茶性人品是否相和也须讲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受到茶香的激发,灵感的鱼儿在茶韵的碧波里游荡,人茶合一,竟不知是人性的光芒还是茶性的芬芳让空灵的叙谈逍遥于天地之间。
茶饮外道还有更为高妙的境界,乃诵太白诗曰:“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泰山日出,二泡茶成,高山乌龙,大气磅礴,日升心际,气沛天地,夫子在座,仁道在迩,沧海横流,舍我其谁?”
罗靥深知茶道“道可道,非常道”,重个性体悟与修持,孤悬星立,星火对心灯;外道重式、重形、重情,“情情,情不情”,重茶厚意浓,水行心诚。茶道之要在静心去虑,在身安神活,在心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