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自知之明,
少一点自作多情。
不要拿自太当事,
也不要太不当事。
有人捧就是杯子,
无人捧就是渣子。
算来浮生如一梦,
到头哪里有输赢?
其实每天早上醒来都是新的一天,无论昨晚多么痛苦,多么兴奋,难以入眠……可是再难熬也都会随着天亮,迎来新一天的开始。
罗靥虽说没什么文凭,可也是爱读书不求甚解,知书达理之人。她明白,如果倒霉时,就要换个度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倘若在遭受打击时,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之处,细细品味痛苦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帐惘之时,就永远都不会忘记这种“痛彻心扉”的感受。
罗靥能从茶香女的神情、气质、举止等看出茶韵,体味出茶经,说明此时处再差劲的情况,也能心态摆正帮助罗婕姐一起挺过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说明了罗靥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这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需要在每一个细节的观察中,不断的训练和提升。
俗话说,“机会总有给有准备的留着的”。大家看一个某企业的招聘广告:
1)厂区清洁工,初中文件,身体健康,月薪1500元。
2)包装工,初中文化,身体健康,月薪1500元。
3)机械工程师,本科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工艺的审核工作,月薪6000元。(机电一体化专业优先录用)
4)人事部经理,本科学历,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懂人力资源6大模块。月薪8000元。(工商企业管理或行政管理优先录用)
上述的招聘广告,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看出来的门道那么这则招聘广告启示又有什么呢?罗靥自从找工作以来就看多了,如此这样的广告。她明白招聘广告说明,科技时代日新月异,要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不去学习,那么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无论做那个行业,都要学习,学无止境。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慢,等到再意识到时间的问题的时候,却已经无法再珍惜学习的时光。人的一生看似很漫长,其实却很短暂,转眼间就日月已偷换,物是人非。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无人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人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看世界,是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全面而正确,却忘了看世界的盲点,就是站在中心的自己。
真正的沧桑,是丰富后的沉淀,悸动后的稳重,历练后的坚强,沉默厚重如同一道历经风雨洗礼的城墙。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高人之所以高,不在锐利,而在隐藏。隐藏比锋芒毕露的显示更有力量,不说比说更有力量。大器晚成,之所以晚成,是因为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收敛棱角,隐藏锋芒,达到成熟,与世界和解,又有所坚持。
人到困境进退两难,原地踏步还是绝地反击,一切都难以两全。说到底,我们的困境,看似来自于外部,实际上都不是,一切都来源于内心。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脚踏实地地追求,必将引渡自己抵达圆满的彼岸。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暗中吃大亏而不自知。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得意时不要高兴得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得意时,最容易失去的是真情,失意时最容易失去的是锐气;得意时你可能最看不清楚的是自己,失意时你最能看清楚的一定是自己。
大多时候,所有的不堪和烦恼,多是出于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所有的担心和疑惑,全是自己的原因。在别人的心中,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平常心是道,天酬人愿是道,一颗虚荣的心,将制造人生的悲哀;一颗好高骛远的心,将永远不知自己是谁。
1000年以前的古人也有这样的体会,看书上写的: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一作:鸟)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首词的题目是《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作者是宋代词人柳永。作为在历史上著名的“奉旨填词”的北宋词人,柳三变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他的经典诗词。
这首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已经没有了饮酒彻夜狂欢的兴趣,过去的酒友也都已经寥寥无几了,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年轻的时候了。
在一开始年少轻狂的时候,每个人对人生都有无限的期望;但是等到了长大受挫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梦想正在慢慢破灭。尤其是这个时候,最美丽的青春韶华已经不在,而自己却还依然一事无成,内心的感伤是可想而知的。
罗靥还好,现在正当时,18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缓缓地理了发丝,接着略微一笑。
可也不是,每天罗靥除了赶场子赚钱,就是闲在家里无聊看书。书看多了,每天早、中、晚餐前必一同诵读《***语录》。
人生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也做错事可改正,但千万别后悔,就算要后悔,也只是后悔一下子就好。别浪费太多时间在后悔身上,应该把时间用在弥补和改正,取得人家的谅解。
君子被人发现有过失,去改,会很丢脸吗?而今社会风俗,比如现今的法律,不是从人格出发,而是从人权上出发。有心人士往往利用法律包藏祸心,可以很大胆地站出来为自己的错误争辩,甚至把过失说成功德,假造证据,混淆视听,假如法官不够清明公允,久而久之法庭就失去了公信力,影响整体社会风气。
用《论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懂这样的道理,就会认为如果过失被举出来,就会失去体面,为了维护自我的体面,所以找尽理由不认错,结果越错越离谱,还不自知。社会上能面对自己的过失,并善于改过的人太少太少,孔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出感叹。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第二十七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罢了吧!我未见过有人能见到自己的过失,而在内心责备自己。讼责自己的过失,就如同诉讼于公庭,必求胜诉才肯罢休,讼责即是在内心深处不断地责备己过,必求完全根除过失,然后才停止讼责。”
可见夫子教人要彻底改过,真正善于改过自新的人,他会善于自省,能够不断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然后把它改掉,就好像是打官司一样,反复地分析,发现问题藏在自己的心源隐微处的什么地方,绝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