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照有真相,
无力无助无奈何!
百年大计多种树,
教育该如何变革?
年年变革年年有,
日日提倡日日素。
时时提素不减速,
人人飞起不见路。
这个社会的出路在哪呢?罗靥也在连声追问。三人成众,罗婕还算是受过高端一点的教育,可是还是和自己一样都在马戏团表演,现在也来到了这h大城市。自己就是天灾**……导致没了斗志,落得在马戏团表演小丑苟且偷生。而小玲,就是有愿望非常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苦于没有条件闭塞难以圆梦。
罗靥觉得自己18岁,罗婕姐稍大一些,小玲就十二三岁豆蔻年华,都这么被社会变着戏法集聚一处。
天啊!不许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三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子不是太危险了。但是,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把这样心酸的故事写圆,还真是一言难尽!
曾经古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鸿鹄之志北上,在这样巨大的诱惑下,无数学子开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刻苦钻研,对“生活琐事”再也不屑一顾。
然而,如今“读书无用论,寒门难出贵子。”去年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叫熊轩昂。我认为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就像我这种属于中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都是知识分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方面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条件。这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情况,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这些话一点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因为每一句都是实话,也完全无法产生讨厌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作为外交官的孩子而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吧。多么扎心!就算我们再不愿意提及,却依然无法逃避,这**裸摆在眼前的事实,普通家庭出现一个高考状元太难了。
市面上免费的猪食到处都是,现在还流行加鸡汤调味,可是火太大,吃着总是口臭反胃。现在有些人就是喜欢听谎话看ccav,天天坐在新闻联播前享受大国主人的幸福,何必自找不舒服呢?有人一说实话真话就受不了。
平等本来就是一种美好愿望,谁要是真的把它当成已经有的事实,就是脑子进水……这些拿着平等说事的人就是阿q,天天想着睡赵老太爷的床。其实反映了祖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恨人有,笑人无,这个就是势利。
这是个由来已久备受争论的问题,也许有些人会以自己是寒门为借口,不去努力;有些人会为自己是富二代官二代为借口,不去努力;不想努力的人,不论处在什么境地,终究不会努力。
在有些人看来,在目前阶层固化的前提下,寒门再也难以向以前那样,通过高考跃龙门,跻身上层。
所谓阶层固化不光看上行的难易度,还要看下行的难易度。尤其教育客观因素很重要,内在动力更重要,试想一个所谓城市精英的孩子沉迷于王者荣耀,怎么能和其他地区用功读书的孩子比呢?
寒门学子也有寒门学子的梦,当教育资源越来越城镇化,当周围接触的环境一天天变化,让寒门的家长无力承担这些,不是他们不努力,是他们在用自己微弱的资源给孩子,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环境,能走出寒门的固然好,但并不是每个走不出寒门的不努力,而是自身环境和个人的能力有限,他们也在兢兢业业的努力着,每个生命,每种活法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无论在哪个位置,做到这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初心,努力生活便好了。
名星、老板吃喝玩乐有农民工努力吗?农民工子女享有的教育资源与名星、老板子女享有的教育资源千差万别。农民工起早贪黑工作辛苦,算不努力吗?人生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真的也是活在童话里。贫困地区资源匮乏,发展差异大也是现实。因为家里没条件上学而辍学,在家里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干活,晚上十点吃饭也是常事,可是做的确是社会最底层的活,付出多的体力劳动得到的却只是极其不成比例的回报,
在权力崇拜国度,贵就是权力在握。而在平等自由国度,贵仅是品德高尚而已。垃圾国度拜金拜权而为贵,可见这垃圾思维在中国之广深。不管多拼,生活还是捉襟见肘,年龄稍微大一点,就开始各种病痛缠身,年轻时拿命挣钱,年老后却得拿命换来的钱去治病,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阶层固化是现实,积极生活是态度,二者本质上也并不冲突。
看过农作物烂在地里那些老农们绝望的眼神吗?他们是价值观不正还是不够努力呢?应该都不是吧。其实无所谓豪门寒门,也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努力是应该的,毕竟几十年后会死很久,现实就是现实,没必要去洗白,也没必要去抱怨,去做,去拼,也就够了,不是吗?
的确如此,之前有统计考中科举的人中,官宦子弟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像明朝的孙家。上辈人有秀才之名的又是一部分,比如张居正。真正直接从农民家庭出身考中进士的凤毛麟角。
《儒林外史》小说中的范进那样,连衣食都不周的人,基本上没有可能考中,如果有的话,也是凤毛麟角,能读书读到老了中举,都成了社会的笑料。
权利世袭的最大弊端就是阶层固化。老百姓就像生活在一个箱子里面,权利世袭的时间越长给老百姓的空间越小,最后快要窒息时暴发革命,封建王朝无一避免的改朝换代历史,已经说明了一切!
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些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寒门子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甚至还有些人,没有经过高考,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干部队伍,然后逐步升上来,甚至成为高官。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只存在地位的等级,而没有财富的等级。举国上下,没有什么真正的富人。农村出个万元户,都挺轰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