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内,瑞脑金兽,梵香阵阵。涂山馨盘坐在下方,她开口问道:“公子何为成道机缘?”
许明心开口答道:“成道机缘亦为劫,不过此劫乃成仙劫,故也称机缘。劫有两种一为雷劫,二为心劫。”
“雷劫刚猛霸道,修为须得三花聚顶。雷劫降临,渡劫者会心生感应。渡过后若心境不在超心境界,亦可修持到超心立地成仙。被天雷击落顶上三花是为失败。心劫诡异难测,心境须得见智境界。心劫降临,渡劫者尚不自知。唯有心劫结束,方才知晓。若修为不到三花聚顶而劫过,亦可修到三花立地成仙。心劫若没渡过,顶上三花便会渐渐枯萎。若是连渡心劫,雷劫便可直为天仙。功德对渡雷劫,心劫都有裨益。可加大渡劫几率。如此,你可明白。”
涂山馨听得似懂非懂,心里突然明白老祖的话。
“原来我是心劫,老祖都知道了。方才让我遇贵人,助我成道。”
“可还有疑问?”许明心问道。
“没了!”涂山馨毕竟有七百年的修为,又是出自涂山青丘。天狐老祖偶尔现身讲道,对她帮助很大。
涂山馨走了,许明心开始修炼。其精气神合三为一,化为阴神。兀的自头顶上开出一朵紫色的花来,约莫拳头大小,花生六瓣。有一缺口,其上三瓣若隐若现。
阴神之中生出了阳气。天道之下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当阳气充斥整个阴神,就便进入阳神境界。
阴神可离体出入九幽,阳神可遨游太虚之间。当阴阳结合,便是三花聚顶之时。已有成仙之根本。
许明心在这一境界已有多年,将阴气转为阳气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按照他这样的速度,阴神化阳神还须三百年之久。当阴阳转化随心意,便可尝试三花聚顶。
今日大雪纷飞,应天府没有往日热闹。不过尚书府却是一阵鸡飞狗跳,尚书唐志权生了一场大病。
许明心打包了九两悦茶给他送去,来到唐志权的床前。躺在床上的人笑道:“看来我没有多少时日了,一病就卧床不起。估摸着就三四年了。”
许明心将茶放在他的床头,不慢不急的说道:“我觉得你能活到百岁,不过你这么说,四年后你还没走我便送你一程。”
两人说笑了一会儿,唐志权正色道:“我知你是修仙之人,你我相识多年。我有请求与你。”
“我孙儿也已成年,我死后其后代不能为官。然你不老不死,我只家族愿为你护道,供你差遣。”
听他一言,许明心掐指一算。点头说道:“你曾孙子与我有缘,可当我护道者。入我一脉。”
“多谢!”唐志权在床上不便起身,随后又问道:“你说我们长寿百岁是否为真?”
“你若自己作死,就是南极仙翁也救不了你。”许明心打趣他。
约莫过了一柱香时间,许明心这才提出了告辞。他算出了唐志权的曾孙子,在十五年后方才出世。
…………
正德十六年,四月天清气朗,惠风和畅。万物迸发生机,杨柳依依,柳絮漫天。四月下旬应天府震动,明武宗驾崩万民同哀,令天下一日不能生火以痛哀思。
随后明世宗即位,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被后世之人称“中兴之主”!
嘉靖四年,唐志权曾孙出生取名唐见道,字护明。
因嫡系一脉单传,又是许明心钦点护道者,唐志权对他疼爱有加。应天府都知道上任尚书大人曾孙可谓皇城之明珠。故此,其曾孙骄横跋扈,整一个纨绔子弟。唐志权也时常叹息,恨其不争。
甚至三次到许明心处,提出带引入道。都被许明心以时机不成熟而拒绝。
嘉靖十五年春,唐志权再次走进了许明心的店铺。涂山馨也是老熟人了,自是知晓他来的目地。
“进去吧唐老头,机缘到了。”
听到涂山馨的话,唐志权喜不自胜。快步进去,里面许明心已经在等候了。刚一坐下,唐志权便开口问道:“可引我那不成器的曾孙入道了?”
许明心点头回道:“令公子今年十一,时机已经成熟。”
唐志权嗫嚅道:“不知你如何引他入道,这孩子被我溺爱。哎……不提也罢。”
沉吟片刻后,许明心问道:“你如此宠爱他,他对你如何?”
顿时唐志权脸上笑出了花来,说道:“我这曾孙从小就亲我,孝义自是不说。”
“你我便做一场戏,引令公子入道。”许明心说道。
唐志权已是九十多岁,此刻他笑着出门坐上了轿子。一回家便生了大病,几欲归天。家中请了神医,御医皆都束手无策。
他躺在床上气若游丝,轻声叫唤道:“见道……你且过来。”
唐见道刚满十一岁,长的眉清目秀。穿着华丽,宛如仙童。此刻他红着眼走到祖爷爷面前,柔声叫道:“祖爷爷你快好起来,道儿以后不贪玩,好好跟着夫子学习。你还要看着道儿娶媳妇呢。”
躺在床上的唐志权差点没忍住一口气喷了出来,他说道:“祖爷爷想吃何家豆腐脑,你可愿意帮祖爷爷买一份?”
唐见道连忙抹干眼泪,说道:“祖爷爷想吃什么道儿都要去买回来。”说罢火急火燎的,冲了出去。
却说唐见道出了大门,行至半途突然撞到一老妇。老妇跌落在地,唐见道虽然跋扈但也知道尊老。急忙将老妇扶起来,口中连连道歉。便要急忙离去,不料老妇一把抓住他的袖袍。
“后生,老妇被你撞到崴到脚了。却不能自行走回去,你将我背回去如何?”
唐见道本就没什么耐心,刚想骂回去。看到老妇颤颤巍巍的身形,以及满是皱纹苍老的脸。就想到卧病在床的祖爷爷,硬生生将脏话吞了回去。
“婆婆,我还有急事。你在这里等我,我买完东西就回来背你如何?”
老妇不肯,摇头说道:“你若跑了,我何处寻你。使不得,使不得。我孙儿也同你一般大小,前些年我生了大病。他去为我求药,你如此着急可也是这般?”
唐见道并没有生出疑心,只是后半句牢牢占据他的脑海。他问道:“婆婆,何处可求这药?”
老妇转身,指着西方说道:“西郊二十里,有一蒲真山。里有仙人,可求此药。”
说罢唐见道将老妇扶至一旁坐下,说道:“婆婆,你且在这里等候。待我求的仙药,必有重谢!”
说罢,便往西郊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