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老子校释 > 五十五章

《老子校释》 五十五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謙之案:傅本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范本無之字,河上公、王弼無者之也三字。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並同此石。此云赤子,案漢書賈誼傳劉奉世注曰:嬰兒體色赤,故曰赤子耳。

    毒{丿虫}不螫,

    嚴可均曰:御注、河上、高翿作毒蟲不螫,王弼作蜂蠆虺蛇不蟄。按{丿虫}虺兩通,作蟲者誤。謙之案:遂州、景福同此石。磻溪、樓正、柰卷、嚴、顧、彭、趙同御注,范同王弼。傅本作蜂蠆不螫。

    畢沅曰:依字蠆應作{苗虫},蜂應作蠭。漢書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即螫之謂也。說文解字蠚作蛬,云:螫也。知兩字聲義近矣。

    謙之案:虫,玉篇:一名蝮,此古文虺字。虺,今以注鳴者,亦為蝮蟲也。蜂當作蠭。字林:蠭,飛蟲螫人者。螫,蟲行毒也。虺蛇二字,在此無義,當從碑本。

    俞樾曰:按河上公本作毒蟲不螫,注云:蜂蠆蛇虺不螫。是此六字乃河上公注也。王弼本亦當作毒蟲不螫,後人以河上注羼入之。

    蔣錫昌曰:王注赤子無求無欲,不犯眾物,故毒蟲之物,無犯於人也,是王作毒蟲。顧本成疏毒蟲,虺蛇類也,強本榮注是以毒蟲不得流其毒,則成、榮並作毒蟲。蜂蠆虺蛇當改毒蟲,以復古本之真,俞說是也。

    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武內義雄曰:此二句敦本作攫鳥猛狩不搏,遂本同敦本,唯狩字作獸。

    謙之案:范本同遂本,惟猛獸在攫鳥前,均無不據二字。嚴遵本作攫鳥不搏,猛獸不據,二句顛倒。

    馬敘倫曰:此文當作猛獸不攫,鷙鳥不搏。淮南齊俗訓曰鳥窮則搏,獸窮則攫,禮記儒行篇曰鷙蟲攫搏,並搏攫連文,可證。據攫形似而誤,又奪鷙字耳。成疏曰:攫鳥,鷹鸇類也。鷹鸇,正鷙鳥也。說苑修文篇曰天地陰陽盛長之時,猛獸不攫,驁鳥不搏,蝮蠆不螫,疑本此文,亦猛獸鷙鳥相對,攫搏相對,尤可為例證也。潘正作猛獸不攫,鷙鳥不搏。

    謙之案:潘靜觀本改據為攫,與敦、遂、范本無不據二字,均非。案攫字,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疏、李約、李道純、杜道堅、強思齊、宋刊河上本均作玃,乃攫之別構。傅本作攫是。說文:攫,爪持也。一切經音義引倉頡篇:攫,搏也。並引淮南子云:獸窮則攫。高誘注:攫,撮也。皆合爪持之義。攫鳥,鷹鸇之類,羅卷作鳥,遂州本作〈身瞿〉鳥,皆俗字。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五有攫字,引古老子作;卷五有據字,引古老子作。據字作兩虎相挶狀,是故書。按王念孫讀書雜志卷二:戰國策楚策:楚與秦構難,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引之曰:太平御覽兵部引此搏作據,據字是也。據讀若戟,謂兩虎相挶持也……文選江淹雜詩幽、并逢虎據,李善注引此策兩虎相據,尤其明證矣。史記張儀傳載此文,當亦作兩虎相據,集解引徐廣音戟,正是據之音……。老子曰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鹽鐵論擊之篇曰虎兕相拒,而螻蟻得志,皆其證也。今本史記作兩虎相搏,蓋後人多聞搏,少聞據,故改據為搏。知史記、戰國策可改據為搏,則淮南、說苑亦可改據為攫明矣。此宜從碑本,作據是也。

    骨弱{艹觔}柔而握固。

    謙之案:{艹觔},當從各本作筋。說文:筋,從力,象筋也。田潛曰: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竹為物之多筋者,從力象其形。今按筋,景龍、敦煌、景福三本作{艹觔},御注、河上、王羲之、趙孟頫作{竹觔},皆俗字。陸德明曰:{竹觔}者俗。九經字樣曰:作{竹觔}訛俗,又作觔,誤。

    未知牝牡之合而囗作,精之至。

    嚴可均曰:而〈血夋〉作,王弼作而全作。釋文引河上作〈血夋〉,本一作脧。精之至,河上、王弼至下有也字,下句亦然。

    魏稼孫曰:而作,而下原空一格,嚴臆增〈血夋〉字,御注泐。

    羅振玉曰:敦煌本、景福本亦作〈血夋〉。精之至也,景龍、御注、敦煌三本均無也字,下和之至也同。

    謙之案:遂州、磻溪、樓正、柰卷、嚴、顧、彭、王羲之、趙孟頫諸本並作〈血夋〉,傅、范作朘,高翿作〈尸夋〉。范應元曰:脧,傅奕與古本同,今諸本多作〈血夋〉。玉篇朘字注亦作〈血夋〉、〈尸夋〉,係三字通用,並子雷切,赤子陰也。

    俞樾曰:按而全作,全字之義未詳。王注:作,長也,無物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說殊未安。河上本全作〈血夋〉,而其注曰: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陰作怒者,由精氣多之所致也。是以陰字釋〈血夋〉字。玉篇肉部:朘,赤子陰也。〈血夋〉即朘也。疑王氏所據本作全者,乃侌字之誤。侌者,陰之本字……老子古本,蓋從古文作侌,而隸書或為侌,武梁祠堂畫象陰字左旁作侌是也。侌字闕壞,止存上半,則與全字相似,因誤為全矣。是故作侌者老子之原文,作全者侌之誤字,作〈血夋〉者其別本也。王氏據誤本作注,不能訂正,遂使老子原文不可復見,惜之。

    易順鼎曰:按釋文云:河上本一作脧。又引說文:脧,赤子陰也。說文無脧字,據此則唐本有之。玉篇亦云脧,赤子陰也,即本說文之義。是說文本收朘字,蓋即出於老子。朘全音近,故或假全為之。王注之誤,在於望文生義,不知全為朘之假借。

    洪頤烜曰:按說文無朘字。玉篇:朘,赤子陰也。亦作〈尸夋〉,聲類又作〈尸夋〉。說文亦無〈尸夋〉字,〈尸夋〉疑字之訛。說文,匘蓋也,象皮包覆匘,下有兩臂,而夕在下,讀若范。素問六節藏象論諸髓者皆屬於腦,與下文精之至也,義亦相合。

    章炳麟曰:老子未知牝牡之合而〈血夋〉作,釋文:〈血夋〉,赤子陰也,子垂反。三州謂赤子陰曰〈血夋〉(嶺外三州語)。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

    謙之案:號而不嗄,嚴可均曰:高翿而下有嗌字。案嚴、彭、傅、范、王羲之、趙孟頫、磻溪均有嗌字。號,嚴作嗥。嗄,河上、柰卷作啞,傅作〈憂欠〉,嚴作嚘。案莊子庚桑楚篇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釋文:嗥,本又作號。嗄,本又作嚘。古鈔卷子本正作兒子終日號而嗌不嚘,疑出老子。嗌乃秦、晉方言,李頤曰:嗌音厄,謂噎也。揚雄方言六曰:廝(音斯)、嗌(惡介反),噎也(皆謂咽痛也,音翳)。楚曰嘶,秦、晉或曰嗌,又曰噎。老子楚人,當用楚語。

    成玄英疏:言赤子終日啼號而聲不嘶嗄者,為無心作聲,和氣不散也。成所見本經文,疑作終日號而嘶不嗄。彭耜釋文曰:嗌,咽也。黃茂材云:古本無嗌字。而嗌不嗄,莊子之文也,後人乃增於老子之書,今不取。又嗄,本又作噫,或作啞。陸德明曰:而聲不嗄,當作噫。道藏張太守彙刻四家注曰:弼本嗄作噫。又引弼曰:無爭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噫也。是王本作噫。噫與欭、噎、嚘均一聲之轉。嚴本作嚘,指歸啼號不嚘,可謂志和,玉篇亦引作終日號而不嚘。說文嚘字云:語未定貌。揚雄太玄夷:次三柔,嬰兒于號,三日不嚘。測曰:嬰兒于號,中心和也。語本老子。嚘,從口從憂,與嗄形近。與噎義近,蓋嗄為本字。莊子庚桑楚篇司馬彪注:楚人謂嗁極無聲曰嗄。老子楚人,用楚方言,用之秦、晉則為嗌,又為噎。噎有憂義。劉端臨經傳小記曰:噎,憂也。詩中心如噎,傳曰:噎憂不能息也。噎憂雙聲字。玉篇引詩中心如噎,謂噎憂不能息也,增一謂字,最得毛氏之意。噎憂即欭嚘,氣逆也。說文欭字注:憂也。玉篇嚘字注:老子曰:終日號而不嚘。嚘,氣逆也,亦作〈憂欠〉。廣韻:欭,憂歎也。〈憂欠〉,氣逆也。噎、噫、欭、憂一聲之轉。案端臨所見,王念孫方言疏證補(高郵王氏遺書本第三冊)引之,謂實貫通毛傳、方言之旨是也。今據以訂正老子,知號而嘶不嗄,嗄是故書,其演變為嚘,為〈憂欠〉,因又轉為噫,為啞,蓋皆方言之變耳。易順鼎曰:按莊子庚桑楚篇云終日號而嗌不嗄,正本老子之文,較之太玄、玉篇更為近古可據。嗄即史記刺客傳舌炭為啞之啞,索隱謂:啞,瘖病也。此章以螫、據、搏、固、作、嗄為韻,皆古音同部字,若作嚘則無韻矣。釋文:嗄,一邁反,又於介反。音並非。章炳麟曰:司馬彪曰:楚人謂嗁極無聲曰嗄。今通謂不能言者為嗄,嗁極無聲亦曰嗄,通借啞字為之。啞本訓笑,易言笑言啞啞,然史記刺客列傳已云吞炭為啞,其假借久矣。(新方言四)據此知啞為假借字,本字實為嗄。嗄啞同字,故河上、柰卷作啞,然啞為後起之字,欲復老子古本之真,則宜從碑本作嗄,作嚘、作〈憂欠〉、作噫、作啞皆非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嚴可均曰:知常曰明,河上作日明,下二句皆然。

    武內義雄曰:益生曰祥之祥字,羅振玉所藏敦煌本作詳。案祥為牂之假借,與壯同義,與下物壯則老之壯字相應。

    謙之案:羅考異未及此。校羅卷確為詳字,與遂州本同,羅失校。遂本無知常曰明句。曰字,景福、柰卷作日,下三句皆然;室町本下三句作日,首句作曰。強字,樓正、武內敦本作彊,傅奕曰強作則彊。又益生曰祥,李道純作益生不祥。道德會元序例云:益生不祥,或云日祥,或云曰祥,皆非也。李本據河上丈人章句白本,理長。莊子德充符篇:常因自然而不益生。蓋益生則老子所謂生生之厚,反於自然而動之,不祥是也。不祥二字,經文三見: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七十八章受國不祥。惟此獨作祥字,似有可疑。蓋祥有妖祥之義。李奇曰:內妖曰眚,外妖曰祥。玉篇:祥,妖怪也。是祥即不祥。道德經取善集引孫登曰:生生之厚,動之妖祥。是也。曰祥,說亦通。

    易順鼎曰:按祥即不祥。書序云有祥桑穀共生於朝,與此祥字同義。王注曰:生不可益,益之則夭。夭字當為妖,蓋以妖解祥字。謙之案:道藏張太守彙刻四家注引王弼正作妖。

    馬敘倫曰:河上注曰:人能知道之常行,則日以明達於玄妙也。是河上亦作日明。成疏曰:多貪世利,厚益其生,所以煩惱障累,日日增廣。又曰:是以生死之業,日日強盛。是成曰祥作日祥。……倫謂日為曰誤,曰則通用。

    謙之案:作曰是也。淮南道應訓、文子下德篇引並作曰,當從之。劉文典三餘札記(卷一)謂曰當為日,形似而誤,以河上本此章為證,非是。

    馬敘倫又曰:氣當作气,彊借為僵。莊子則陽篇推而彊之,玉篇引作僵,是其例證。……老、莊氣字有視心字義為勝者,如莊子人間世篇: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應帝王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本書專氣致柔,沖氣以為和,皆是也。此氣字義亦然,故曰心使氣曰僵。

    俞樾曰:按此下本有是故用其光,復歸其明二句,後人因已見於五十二章而刪去之耳。淮南道應篇引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是故用其光,復歸其明也。是古本有此二句之明證。且用其光,復歸其明,正見物不可終壯之意。故下文曰: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今脫此二句,則與下文之意不屬矣。文子下德篇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是謂玄同,用其光,復歸其明,亦有下二句。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嚴可均曰:謂之不道,御注、高翿作是謂不道。 羅振玉曰:兩不字,敦煌本並作非。

    謙之案:作不是也。早已當作早亡,說見第三十章。遂州本、顧本不作非,嚴本上句作非,下句作不。樓正、磻溪、彭、傅、范、趙並同此石。王羲之謂之作是謂,河上物壯則老作物壯將老,廣明早已作早以。又太素卷三引老子三句同此。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螫、據、搏、固、作、嗄韻(魚部,螫音恕,搏音布,作音詛,嗄,疏去聲)。常、明、祥、強、(陽部),老、道、已韻(之、幽通韻,老,盧叟反,已協音酉)。謙之案:老、道,幽部,已,之部,此之、幽通韻。姚文田、鄧廷楨同,惟嗄作啞,已字無韻。高本漢:螫作赦,赦、搏、作與據、固相間為韻,老、道、已韻。

    顧炎武唐韻正二十二昔:螫去聲則音赦。十九鐸搏去聲則音甫,引老子此章,作音則故反,嗄音戶。

    江有誥唐韻四聲正二十二昔曰:螫,施隻切。按古有去聲,當與御部並收。老子玄符篇毒蟲不螫,與據、搏(音布)協。

    孔廣森詩聲類(九)魚類曰:古文去入通協者,老子: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鄧廷楨曰:螫、據、搏、固、作、嗄為韻。按摶當作搏。說文搏字解云:索持也。周禮射人貍首注云:貍善持者也,持即搏也。淮南子曰:鳥窮則搏,獸窮則攫。此其義也。周禮環人搏諜賊,經典釋文搏,房布反,為御部字,此其音也。此節上下文皆用御韻,不應此句獨無,惟作搏則於韻正協。又爾雅曰攫父善顧,郭注云:能攫持人,善顧盼。說文攫字解云:大母猴也,善攫持人。此節文義,蓋言毒蟲善螫而不螫,猛獸善據而不據,攫鳥善搏而不搏,則於義亦通矣。又作,古音讀若阼、胙。夏聲之字古音在御部,說文無嗄字。廣韻嗄字引老子終日號而不嗄,注云:聲不變也。莊子庚桑楚曰終日嗥而嗌不嗄,與此文同。是老子本作嗄,與螫、據、搏、固、作等字為韻。傅奕校定老子,作不〈憂欠〉;玉篇嚘字引此句作不嚘,注云:氣逆也。皆緣不知嗄為入韻之字,故致有異文耳。又老、道為韻,老、道皆幽部之上聲也。老,古音在黝部,詩擊鼓與手韻,女曰雞鳴與酒韻,采芑與讎、猶、醜韻,小弁與首韻,泮水與、酒、道、醜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七字,敦煌本七十五字,河上七十九字,王本八十一字,傅本八十三字,范本八十二字。河上題玄符第五十五,王本題五十五章,范本題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老子校释》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老子校释》 五十五章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贾谊新书 连载中图标 贾谊新书
  • 茶经 连载中图标 茶经
  • 老子河上公注 连载中图标 老子河上公注
  • 神农本草经 连载中图标 神农本草经
  • 心经解析 连载中图标 心经解析
  • 淮南子 连载中图标 淮南子
  • 我在荒岛求生的日子 连载中图标 我在荒岛求生的日子
  • 英雄联盟之黑科技联盟 连载中图标 英雄联盟之黑科技联盟
  • 城主总是不正经[穿书] 连载中图标 城主总是不正经[穿书]
  • 杏花红 连载中图标 杏花红
  • 全民三国游 连载中图标 全民三国游
  • 清泪醉 连载中图标 清泪醉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