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过了夏季最繁忙的时段,大排档们早已收工,人们陆续的在酒足饭饱后返回家中。若过了凌晨两点,还有在外面闲逛的,不是没有工作的管束(没事找事的);便是做特殊职业、怀特殊目的之人(你懂的)。
所以后半夜的班,在一般情况下,还算比较好上。
忙了半宿,筋疲力竭的我躺在值班室的床上,闭着眼,回想着前半夜发生的那些事和那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
叮铃铃,叮铃铃……
值班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
我一个激灵,拿起床旁diàn huà:“啥情况?”
“有一个肚子疼的老太太,疼一周了,你来看看吧!”
“知道了。”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在黑暗中摸到白大衣披在身上,推开了值班室的门。
看了一下手表:3点33。走廊的灯光略有些刺眼,我边走边努力的跟这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对抗。行为上自然知道自己的使命,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
漠北第三医院的急诊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不那么急的急诊。像感冒、发热的,头晕、头痛的,磕了、碰破的,再有就是不注意饮食卫生、喝酒喝醉的。更有甚者,比如:白天上班,没时间看门诊的;又比如晚上遛个弯,临时起意,来急诊测个血压、血糖的;再比如晚上的药没了,来急诊开个药的。……
当然,我能理解,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但如此一来,就给真正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造成了诊疗延误。甚至,由于医生频于接诊伪急诊,而无法抽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急危的患者,因此导致病人出现不可逆的后果,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漠北人,请问:你们良心可安否?更进一步的说,假如,这个急危的患者,就是你或你的亲人,你是否会仇恨那些伪急诊,堵塞了你抢救的通道呢?
再有,像这个病人,在家疼一周了也不来,非要等到后半夜加重了才过来,这不就是当代的“蔡桓公”嘛!(出自中学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
“孙大夫,病人肚子疼一周了,我跟她解释过,说:咱们急诊就看疼三天以内的,不看超三天的,建议她看门诊。可家属……”护士看到我过来了,凑身上前轻声解释。
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其实不用问,我也能想象到,医院的宣传语在这时,又成功的传递给了患者满满的正能量。
漠北第三医院,向来宣扬:以病人为基,同建和睦医患。可用执行者的话说,无论病人提出了多么自认为合理的要求,我们只要不触及底线,便都要尽力满足。
兴许,有人要问,医院不就是跟商场一样,花钱买健康吗?病人来医院就要享受fú wù,医护既然挣了病人的钱,那就要tí gòng高质量的fú wù。
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呵呵了。你把自己当商品,把科学当fú wù,你还要我怎么用人类的语言来跟你解释呢?
尽管有诸多无奈,等来到患者面前时,我已然很努力的表现得不那么愤慨了。
“哪疼?怎么个疼法?这次疼多久了?”这是我对待腹痛最常问的三个问题。
“小肚子疼,总是胀疼,有一个多礼拜了。”老太太手捂着下腹部,歪着头表情略显痛苦。
“发烧不?吃东西和大小便好不好?”我看了对方手捂着的部位,推测着可能的疾病。
“不烧,不过也没量,最近几天吃不多,吃多了就吐。大便不多,都没怎么吃,哪儿来的大便。”旁边的家属帮忙回答。
“躺床上,我摸摸肚子。”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查体是做出诊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病人下腹部赘肉较多,看不出明显的膨隆来,腹部软,右下腹、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且次数减少。
“以前有过别的病吗?”我查完体后,心中已经想到了三个可能的诊断。
“我以前没得过别的毛病,就是最近肚子老不舒服。”
“怎么不舒服?是烧心?疼?还是拉肚子?”
“就是小肚子疼,开始我以为是闹肚子呢,就吃了点消炎药,后来就好了。”
“闹肚子?拉稀水样便吗?”
“没有,就是疼。”
“那就不是闹肚子。”我十分的无奈:“您肚子不舒服有多久了?吃的什么消炎药?”
“唉!这就时间长了,统共有个把月了,吃的就是头孢什么的,还挺管用。”
我听后,彻底无语了,现在的病人,都是怎么想的呀!看病的花费,国家给报销啊;来医院了,当天就能看上,(当然,看专家除外。)咋就是不来呢!
“您这个病,比较复杂,尤其是拖得时间长了,症状很不典型。咱们要做一些检查,才能明确。好吧!”我用商量的语气,试图让病人和家属能够更容易接受。
“行,您开单子吧。”家属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此时也是一脸的困倦,没精打采。
随后,我开出了血常规、生化,以及腹部x线和b超的检查。
看着家属带患者检查离去,我忽然想到,要是希若在就好了,她可以帮我tòu shì看一下,说不得,患者就不用去做检查了。而我,也就不用呆坐在诊室里,等患者检查归来了。
想到希若,我忽然灵光一闪:如果,用我能梦到患者死亡前场景的这一特异功能,加上希若tòu shì眼的超能,那我们不就组成了急诊最强搭档了吗?而且,能和如此靓丽的女生搭班合作,那简直就是幸福的终点啊。
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男朋友,照理说,应该是有的,下次找个机会问问?不太合适吧,太唐突了。或者问问她的同学?可万一有人传话到她的耳朵里呢?到时多尴尬,还是算了吧。要不找齐鸣取取经?这小子可是老司机了,肯定有好主意。
对了,明早下班后,还要请司思吃饭。这小姑娘,笑起来的样子还是挺好看的,做人也很仗义,就是不知道性格怎样?不过,画的妆比较浓,现在的90后,都喜欢画成洋娃娃似的浓妆吗?不知道她素颜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呵呵。
就在我满脑子都是不知所云的浮想联翩时,患者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您恶心、吐的次数多吗?”看过了全部的检查结果后,我依然不能确定疾病的诊断。
血常规提示有炎症,但并不重,生化里,除了低钠外,别的都还算正常,腹部b超就看到肠管扩张,x线看到了少量的气液平,但就此诊断:肠根阻,似乎也没那么典型。
“我吃多了才吐,吃少了不吐。”
好吧,就当是不全肠梗阻吧!我在心里默想道:可是,对于一个不明原因的不全肠梗阻,总归是要查明其致病原因的。如果就这样收到消化内科去,内科医生肯定是要质疑我的能力的;如果收到我们科(普外科),那病房值班的医生多半是会腹诽我的。
随后,我又列举了几个可能导致肠梗阻的原因,但都被患者一一否认了。
现在,我真的是越来越思念希若了。
“这样吧!您等白天,去约一个腹部的增强ct,咱们医院晚上只能做平扫,看腹部效果不太好。然后,您带着结果,去门诊找普外科韩斌主任加号看一下,就说是我让找的,好吧?”我边说,边在患者的病历本上,写下了相关的建议。
“那现在呢?就这么一直等着?”患者家属表示很难理解,为何检查了半天,也不能查出疾病来。
“现在先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白天了再做ct。”我耐心的解释。
“行吧,反正来医院了,就听你们的,你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家属的话里带刺。
“有太多病,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查出来的。给您缴费单,去收费处交费,再去药房拿药,就可以找护士输液了。”面对这类质疑,我实在懒得解释。你爱怎样想就怎样想吧,有本事,就别来医院,自己给自己治,多好。肯定没人给你“乱开检查,乱开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找“度娘”啊!问医生多low。
目送着患者家属不情愿的去取药,我忽然意识到:自打来急诊后,似乎脾气变大了,心情变差了,就连性格都变得阴暗了。
难怪古语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这面危墙,对我而言,便是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