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虽危在旦夕,不过城内的文武大员的内斗却仍然是如火如荼。
这也是满清自作孽不可活,在官员的制度设置上出了大问题。
清朝制度,在一省巡抚之上又设总督,督抚同城办公,总督虽然名义上是巡抚的上级,但权力却并不比巡抚大,并不能干涉巡抚理政,是故自清朝这几百年以来,督抚是经常性的争斗不休。
总督陆建瀛和巡抚杨文定就因为芜湖一代的防御部署而吵得不可开交。互相撕破脸皮后,杨文定、祥厚等人最后决定联合起来,赶走陆建瀛。金陵的官员直接给总督陆建瀛写信,表示不欢迎总督回省,陆建瀛厚着脸皮回来后,闭门三日,并无一位官员shàng mén问安、办公。
巡抚杨文定由于惧怕长毛,其实早就想脚底抹油了,只是苦于无合适借口逃离这是非之地,现在正好可以称自己无法与总督陆建瀛合作,不得己出走,企图把自己出走的责任推给总督陆建瀛。
没想到的是此举居然也正中陆建瀛的下怀,陆总督正盘算着趁乱把金陵城的银粮盘回家去,赶走杨文定自己正好办事。陆建瀛打定赶走杨文定的主意,出言讥讽杨文定是要赖在金陵等总督的缺。杨文定搜集到自己确系陆建瀛赶走的证据后,火速撤离。金陵最大的两位官员,一为钱,一为命,把战前的金陵糟蹋得不成样子。
金陵城经陆建瀛、杨文定两个浑蛋一顿胡整后,固若金汤、龙盘虎踞的名城已经是破落不堪,仅有正规军五千人防御,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将近百万人的太平军。
大军压境,对于只道听途说过长毛的、在金陵附近的百姓们来说,至少现在还是个灾难,逃进城中的是不计其数。因为太平军对于和尚的政策,普光寺中的众人也是惶惶不安。估计佛祖是救不了他们了,而他们现在同样也不想去西天、经历轮回。没办法,只好和其他人一样往金陵城跑。
好在清廷对佛教相对来说还有很尊重的,这个普光寺的方丈似乎也是德高望重。他们这逃难的数百人到达金陵城下的时候,守城的将官友好的先同他们打了个招呼,将官也是知道长毛对和尚的残酷政策,满脸都是同情的神色。最后只是简单的巡查了一下,就直接放他们进城了。
金陵城章平是轻松的混进来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好内应、寻找机会打开城门了。
这个时机困难得有点出乎章平的预料,此时的金陵城,高层是乌烟瘴气、指望不上了。不过城内这么多的清朝官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废物,“国难出英雄,”虽然不怎么应景,但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布政使祁宿藻,其人颇有政治才干,本来是因为黄河决口,受命负责江北赈济事务。太平军东进的时候,金陵危机,他毅然决然的赶回城内,负责金陵的防务。
他倒是很会安抚民众,在金陵城人心惶惶、大批难民逃进城中的时候,他一面亲自在城头指挥修筑工事、一面严厉控制流入金陵城的难民量,并仔细甄别奸细。
当然,这种办法对平头老百姓或许有用,对于高官富商,甚至于与守城官吏熟悉的和尚们是完全制止不了。虽说如此,最少金陵的民心是暂时的稳了下来。
城内还是设置了少量的难民暂住地的,由祁宿藻亲自下令在府库中调发粮食。章平他们这一大波和尚得知后,马上就决定前往该处。
由城外逃到城内,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和尚们都还没有吃饭,再加上长途奔波,个个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额娘,你看,又一批逃难的人!”章平他们正走着呢,大道上马车内传来了一个欢快少女的声音。
顺着声音看去,首先入眼的就是一辆豪华的马车,那坐在里面的应该是某位高官或富商的女眷。
“这次居然是师父们,真是罪过啊!”马车内另外一个女声就稍显老成了。
叫停了马车,一对母女走了下来。
见到少女真容的时候,章平眼睛一亮,暗自感慨:“这才是大家闺秀应该有的样子嘛。”
其实要在现代,这少女的姿容也不算太过耀眼,顶多配上清纯的标签。不过怎么说呢,在军营中呆了这么长时间,太平军又是这么严苛的男女制度,俗话说的好“当兵两三年,母猪赛貂蝉。”章平也难得心动一次。
愣愣的盯着少女,正在心中意淫着破城后该怎么劝说杨秀清改变这破制度呢,猛然间眼睛扫到那少女的脚——等等,没裹脚?
在太平军营中那些女军本来就是农村妇女,相貌就不说了,由于平时要多做农活,所以没裹脚,而因此还被当朝卫道士们嘲讽是“大脚婆。”这个暂且不论,要说大家闺秀,汉族女子一般是不可能避免的,再结合刚才少女对身边人的称呼,章平反应过来,感情这是满族女子啊。
只有在一点上,章平还是很赞赏清朝统治者的,能用族律明令禁止满族女子缠足,非常的有气魄。不过只限于满族人,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少女的母亲对着普光寺的方丈福了福,叹了一口气:‘’想不到长毛如此凶残,连累师父们了。”
似乎她也是信佛的,这次下来还特意给了方丈一些银两,方丈连忙行礼,并为她大加祈福。
“师父们进了金陵城就不用害怕了,有阿玛在,那些长毛是进不来的。”少女快言快语,说的是自信满满。
临走时感觉到有灼灼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她,扭头一看,看见了呆呆的章平,居然还挑衅的朝章平摆了个威胁的眼神,直接让章平不自觉的低头回避,这才噗通一笑,走回了马车。
“真是太可惜了。”章平暗暗摇头,太平军可是遇到满人必杀的,无论老幼妇孺是都无法避免。
“怎么?心动了?”朱衣点走上前来,诡秘的一笑。
“大哥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们还是尽快想办法要紧。”章平小声的说道,这才是他们的正事。
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好暂时性的随方丈前往难民营。
才刚进难民营,见到前方有不少官兵,隐隐的还护卫着两个人,章平心里明了,这八成是清朝官员抚慰难民来了。
章平猜的没有错,前面那个正在与难民说话了解情况的正是布政使祁宿藻。
祁宿藻安抚好难民后,转身问身后人,“长毛临近,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抵御?”
“长毛人数虽多,不过大多都是刚刚招募来的乌合之众,再加上他们是长途远征,不熟悉金陵附近的地形,所以不足为虑。”
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敢大发厥词要击败势力正盛的太平军的,还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此时说这话的人是不是有这个资格和实力。
仔细瞧瞧来人,一身长袍,眉目清秀,怎么看也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
“好,炳垣啊,你果然有志气!”祁宿藻赞了一声,继续说道:‘’这些难民你可以任意招募,到时候全部由你指挥。”
“谢谢大人的好意,不过这些难民本来对长毛就吓破了胆,又没有经过训练。所以临时招来也没有什么用。我已经散尽家财,紧急招募了数百米行脚夫,将他们编成练勇,并强化训练了几天,我想应该可以前去御敌了。”
“好,到时候需要什么wǔ qì装备尽管提,我会尽量满足你的。”祁宿藻拍了拍张继庚(字炳垣)的肩膀,一脸信任。
张继庚笑笑,正想说些什么,“嗯?”章平他们的到来引起了他的注意。
顺着他的目光,祁宿藻很快就明白了张继庚的用意。两人走到和尚们面前,简单的与方丈聊了起来。
“听说佛家大型寺庙里都会有专门训练的僧兵,敢问方丈这是否属实?”张继庚问道。
方丈点点头,“确有其事。”
“那么方丈愿不愿意让僧兵们参加我们金陵城的防御战呢?”张继庚话语略显急切。
“这个。。”方丈稍稍犹豫了一会儿,目光开始移向了章平。
章平心里明白,方丈已经意动,只是顾忌本来不是普光寺的他们,所以他是一脸坚定的表明立场:“一切都听方丈大师的!”
“好吧,那我们就听从大人们的调遣。”方丈最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张继庚喜笑颜开,僧兵不同于普通的难民,他们有组织,武功又不错,如果有他们的帮忙,那么守卫金陵就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