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渐深,明月高悬于空中,仿佛随时都可能掉下来。长安城内百姓和官兵陷入一片焦虑之中。李药师领着三千兵马出东城门正面迎敌,副将侯君集领着三千人马从西城门出袭击敌人后方。此战若是胜了,可解长安之危;若是败了,尸骨无存!
李世民军队严整列阵,他点燃火把,骑马在军前,未曾参战。战鼓响起,唐兵长矛兵一字形排开,盾牌立在地上。
李药师在军前大喝道,“贼军李世民,可出来一战?”
骁勇彪悍的秦琼,单人单骑,迎了出来。
由于夜色之中,走近了李药师才认出了对方的将军。李药师看着骑马冲过来的故人秦琼大声说道,“秦兄,怎么是你?”
秦琼说道,“李药师兄弟!李渊父子有勇有谋,善待百姓和军士,乃国士也。你何不投靠了李渊父子?”
李药师骂道,“尔乃我大隋张须陀将军帐下勇士,大家都是大隋将士,应当保家卫国,怎么能与贼军一起反隋。”
秦琼一对瓦面金锏冲了过来,说道,“李兄,如今天下大乱,各归其主,看锏!”
两位将军在阵前厮杀了起来。
李药师持双剑,与秦琼打了起来,几十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
这时候,红拂女见局势不妙,从隋军列队中单骑朝着秦琼冲了过来,手执剑刺向秦琼的坐骑,此乃虚招,实则同时对着秦琼放了飞镖。秦琼避开了金剑却没躲过飞镖,落下马。
这不是暗中伤人吗?
李药师立在那儿发呆,红拂女用手顺势拍了拍李药师白马屁股,马朝着城门回奔。红拂女负责断后。唐军放箭掩护秦琼撤退。
红拂女一边撤退,一边挥剑挡箭。
李药师无心恋战,领兵回城。
唐军并未攻城。
这不攻城,反而让李药师心里不踏实。
回到城墙,李药师督战,望着城下的秦琼,心中不是滋味。
昔日好友,今日拼个你死我活,这又是何必。
秦琼并无撤回营帐,而是受伤了依然爬上坐骑,在马上对着城墙呐喊,“李兄,你的副将侯君集已投靠了我们唐军,这个青锋剑你是否认识?当年三国时期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兵器,刘备为报东吴孙权杀其义弟关羽之仇,举兵进攻东吴,不慎将青锋双剑丢失一柄,成了侯君集将军的兵器。”
秦琼把青锋剑扔在了地上。
李药师认得那个青锋剑,它是侯君集的随身兵器,他殷夫人也有一把青锋剑。这两把青锋剑是李药师当年赠送给爱将侯君集和爱妻殷夫人的兵器,怎么可能会不认识呢?
难道侯君集那厮真的投降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兵士来报,“将军,侯君集投靠了敌军,西门已破,贼军入城了。”
李药师望向西面,果然西面烟火四起。
完了!
这时殷夫人也到了城墙之上。
李药师说道,“夫人怎么来了。”
殷夫人说,“袁天罡昨天就推算出来:今日夜里会破城。只是没想到华灯初上,既已破城。我来与夫君一同赴死的。”
李药师说,“管不了那么多,众将士,随我杀向西门。”
殷夫人见着了张夫人。
两人走在了一起。
张夫人说道,“姐姐,你怎么也来了。”
在她眼里,殷夫人贤淑良德,不喜武力。
殷夫人说,“如果城破了,李府将被灭门。只能鱼死网破了。”
李药师领着仅剩的五千军士骑马朝着西门奔去。
西门已破,双方军士在城中街道相遇,开始了厮杀。
双方激战,从酉时一直杀到次日辰时,城区无法展开大规模的正面战,都是小规模的巷战。
到了辰时五千军士还有二千余人,被围困在巷子内。
城池已破,再厮杀下去,也没有意义。
李药师拔剑自杀,被红拂女夺剑。李药师红拂女夫妇被俘虏。殷夫人在战乱中不知所踪。主将被俘,其余两千守城军士纷纷投降。长安被唐军占领。
李药师被关到了长安的监狱之中,被俘的军士被带回唐营。
长安城被唐军攻克,次日上午,城防换成了唐军,一切如常。
一队唐军把李府包围起来,未闯进去,更未shā rén放火。余管家等家仆纳闷,他们也不敢轻易冲杀出来。
唐军纪律严明,并未烧杀抢掠。城区禁行一日,其他一切如旧。
百姓不顾一日禁令,纷纷自发出家门,去李世民帐前请愿,请求李世民放了守将李药师。
这次攻打长安城,费时近一个月有余,伤亡上万人,岂能轻易饶过李药师!
李世民还挨了李药师一箭。他见万名百姓来请愿,只是尴尬地一笑。
一万百姓把临时军帐所在地——雍州太守府,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中有自拿酒水、有拿活鸡、也带丝绸等物品犒劳军士。
其中乡绅代表,不顾唐军反对,硬是冲进了李世民的府衙。
李世民打了这么多的仗,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十分震撼,他对着乡绅代表说,“父老乡亲,我也是雍州人士,与李药师将军同姓,没准几百年前是一家人啊。来来来,大家喝碗酒。”
三为乡绅代表,端碗酒,敬李世民。
李世民说道,“这李药师,实在可恶,伤了我上万的军士。我得请示一下父帅,才可以定夺,大家暂时先回去吧。我会把大家的意愿上报给父帅,请求父帅饶过李药师一命。”
乡绅代表说道,“谢谢李公子。”
乡绅退出了府衙。
百姓见乡绅退出府衙,大家一起朝着府衙拜谢李世民。
这李药师在长安城的名望太大,不杀不行啊。
李世民召集了幕宾,开会议事。
说是“议事”实际上是李世民一个人在那里说话,他说,“把侯君集带上来,此次长安城战役他关系重大。”
侯君集入了府衙大堂。
李世民大怒,“侯君集,你背主求荣,拉出去砍了!”
几个侍卫过来拉侯君集。
侯君集吓得一身冷汗,说道,“李将军,我带领军士攻城有功,您不奖励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杀我,我实在是冤枉啊。”
李世民说道,“我平日里最恨这背主求荣之人,你身为李药师的副将,不好好守城就算了。我听说,李药师素来待你如兄弟,还教你兵法,你不但不感恩,为什么还背叛李药师?你这是小人之举,我今日若是放了你,你他日定然会背叛我,你这如何解释?”
侯君集说道,“大隋将覆,大唐将立。秦琼、李药师和我,甚至您的父君李渊都是大隋将领,我投降唐军,是为时局,识时务者为俊杰,您不但不当杀我,反而应该奖励我,要不然今后谁敢投降唐军。败兵之将还有一事相求。”
“有话直说。”
“请求李公子放了李药师将军,他身为将军,保家护国,并无过错。如果这天下连一个忠勇无双的李药师都容不下,那么这还能叫天下吗?”
“侯君集攻城有功,晋升为车骑将军。李药师必须杀了。”
秦琼出了列队,跪下给李药师求情,“少主,李药师乃当世名将,请少主饶他一命!”
李世民说,“李药师这个人顽固得很,迟迟不肯投降。我就卖你一个人情,你和侯君集两人去监狱劝降,只要他愿意投降唐军,既往不咎。同时,不用再软禁李府上下,允许其自由出入。”
秦琼拜谢说,“谢少主,我一定好好规劝李药师。”
侯君集说,“我还是不去了,我怕李药师将军不愿意见我。”
李世民对秦琼、侯君集说,“你们去劝降李药师吧。”
秦琼、侯君集离开了府衙。
李世民又问道,“我听说,长安城有袁天罡、李淳风师徒会看天象,懂天命,真有这么神吗?玄龄,你说说看。”
房玄龄说,“此师徒,与我是旧相识,他们的确真神人也。所卜卦像,无所不准。只是袁天罡不愿意出仕为官。”
李世民说,“他师徒才华,与君相比,如何?”
房玄龄说,“臣实在惭愧啊,我与他,就像那星辰比明月,不足其万分之一啊。”
“胡扯!玄龄当今第一谋士,才气不逊三国孔明。杜如晦,你自觉如何?”
杜如晦说道,“袁天罡乃世外高人,我无缘相见,但其徒弟李淳风乃当世少年才俊,与我有点相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今难得的奇才,臣亦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尔。”
“既然杜如晦你与李淳风相熟,何不请来前来,我有事请他讨教一二。”
“李淳风,估计请不来,得您亲自去。”
“那行吧,通知所有的军士,不得烧杀抢掠,违反军令者斩。”
房玄龄说,“早就下令了。”
李世民对着杜如晦说,“走吧,我们去一趟李淳风府邸。”
李世民和杜如晦骑马到了李淳风府前,只见其府门紧闭。
长安城破之日,百姓担惊受怕。加上唐军新颁布的《禁城令》,他们闭门不出纯属正常。
李世民上去敲门,刚开始里面无人应答。
连续敲了好几下,有一位仆人开门说道,“我们家少爷吩咐了,今日不见客。”
李世民又说,“那我们明日再来拜访。”
仆人又说,“少爷说,明日也不见客。”
李世民再说,“那我们后天再前来拜访。”
仆人一怔,没想到这两人这么难缠,只好说,“那你们在这里等候,我去里面请示一下少爷。”
一刻钟之后,仆人回来了,拿了一个纸条给了客人说,“少爷说如果来者是两位客人,就拿这个纸条出来,我看是双位,那就是这个纸条了。”
杜如晦说,“纸条是事先写好的?”
仆人说,“是的。三日前写好的。”
三日前,他就知道我李世民会来拜访?
那么,破城之日,也是早就预料好了的?
神人啊!
袁府仆人闭门而去,留下李世民和杜如晦立于门前。
李世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不是《小雅·鹤鸣》中的原句?
李世民会意了,与杜如晦离开了李淳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