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改良捕虾网
老爸赶紧的说:“妈,你也知道,今年年景不好,过年就买了这些,原打算是割一部分给爹和娘的。”
“那好,我看柳桃这妮子没事也就放心了,快把肉剁开,我要回家睡觉了。”
老爸忙不迭的赶紧找了刀子割肉,从竹篮里把肉一拿出来,肉旁边散开的纸包就让大胖看到了,大胖见了糖双眼放光,赶紧抓起了纸包里面的两块糖块塞进了嘴里,“咯噔,咯噔”的嚼了起来,看的一家人十分的心疼,但却不敢说什么。老爸把肉分割成一大一小的两块,大块的准备留给自己,小块的打算给爷爷奶奶。可是,大胖嚷着要吃肥肉,把大块的抢在自己的手里开门跑了出去,奶奶也施施然的跟着走了。一会儿,东院传来了怒骂的声音,老妈出去听了听回来说:“是大胖把肉拿回自己家里去了,她(柳桃)奶奶去要,肥肉的部分都让大嫂割下给藏起来了,估计是她过完年回娘家的时候要带走……。”
这就让柳桃气愤了,这一大家子都是什么人啊?当奶奶的进了自己的家就和抢东西一样,大爷家的儿子进了自己家比在他们家还随便,大娘就更不要提了,竟克扣了奶奶的东西当礼物去走亲戚送人……,合着就自己的家人是挨宰的羔羊,看样子在这个家里以后会活的很艰难啊!
这个柳桃家的大家庭是由四个小家庭组成的,爷爷奶奶是和大伯大娘和大胖二丫是一家,都在一起过。三叔三婶和两个儿子是一家,他们也是分家单独过。自己家的老爸在男孩子里排行老二,早年就分家另过的,她们一家不招人待见,原因是家里有两个女儿是赔钱货,一大家子都另眼看待她们一家,平常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也不怎么来往。直到最近一年,柳桃高攀上了地主家的金秧,奶奶这才隔三差五的来瞧瞧,顺便捞一些看得上眼的东西。
爷爷还有个哥哥,和爷爷家住隔壁,柳桃称呼他们为大爷爷大奶奶,两家的关系不怎么样。大爷爷的二儿子据说是在京城做买卖,四儿子在家里务农。
柳桃奇怪的是时间,竟然和淹死的时候年不同步,月日却是同步,今天是腊月二十五,过五天就是新年了。睡过了一夜,就是腊月二十六了。
第二天,柳桃就早早的醒来了,昨晚上一夜都挺冷的,强顶棚透风,破被子不暖和,身下的火炕下半夜就冷透了,柳桃利用一个下半夜的时间琢磨怎样把这个年过的丰盈一点。原主的爸妈可是在昨天晚上商量家中的经济来着,从她们的谈话里她知道,家里本来钱就积攒的不多,买完了必须的年货,一共就剩下五两散碎银子了。原主的老爸打小就有着想当小地主的雄心大志,可惜时运不济,分家的时候只是分到了村西一片四亩的坡地,和相邻的一个六亩的荒池塘。这些年,养活家人就挺困难,不要说花钱置地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好,租赁金秧家的六亩地也好几年了。可是,本来不多的收成除了交租外,还得给爷爷奶奶一部分,去了这些也不剩多少了,加上自己家的坡地,勉勉强强的能够养活家人。
爷爷平常不爱说话,但会过日子,还有些弱势的怕老婆。奶奶强势家事都是她说了算,还爱占便宜,对柳桃一家尤其出格,柳桃家里如果有了好东西得藏着掖着,让她看到了非得拿走一部分不可。如果不给,她就指责人不孝顺。
一大早,柳桃就起来了,看妈妈在做早饭,就拉着弟弟柳毛去院外闲逛,意图尽快熟悉家的地理位置和自家的产业结构。家的门前不远就是她和金秧落水的那条河了,不过她们落水的地点还在西面半里的位置。
弟弟柳毛穿着破棉袄,冻得鼻涕都流下来了,柳桃问他一些关于村子的问题他所知甚少,只说村子里有村长,村长是个半大老头,村长前十多年死了老婆后又娶了二房,生了个小儿子黄山松经常欺负大胖和他。柳桃又问到了村南的河里有什么出产,大毛只说虾子特别多,有鲤鱼鲫鱼,还有一种名叫乌狼的鱼是有毒的,说到这里就冻得有些不耐烦的催促姐姐快点回家。还好,远处走来了金秧,柳桃就让柳毛自己先回家去。
起来这么早的金秧和他是一个心思,他已经独自转悠了一会儿了,看到了柳桃,他就不经意的过来了。虽然这地方是穷乡僻壤,但人们的封建思想却出奇的严重,十多岁的男女在一起太过亲密的话,就会有无聊的人说闲话,好在两人有了婚约,在一起也不怕别人嚼舌根,看看左右无人就互相关切的询问对方的情况。
“哈哈,柳桃,我的家可是高门大户了,哪像你家穷的叮当响啊,咱们穿越了过来,我觉得还是挺满足的……”
“嘿,金秧哥,我家穷又怎么了,也不是我造成的,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的!倒是学长你,就怕穷苦的农民要翻身起来斗地主,到时候你家就惨了。”
两人开了一会儿玩笑,金秧忽然一本正经的说:“柳桃,我们穿越来的国家是大磬国,也不知道是处在历史上的什么朝代……,应该是偏安一隅的小国家。虽然我家比较富裕,但离着我们过去的生活还是差远了,我不想在这个世界生活了,特别的想回去……”
这让柳桃也想起了自己另一个世界的父母,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也不知道她们听到自己死去的噩耗怎么样了,想到此处,不禁眼泪流淌了下来。
金秧的心情和她一样,但他毕竟是男子汉,扶着柳桃的肩膀,拂去了她的眼泪坚强而豪迈的说:“我估计是回不去了,但我们都是农大的高材生,现在这个国家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就凭我们自己还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是啊金秧哥,在我原主的记忆里我和你曾经发过誓,发誓要发家致富,要把原主仇人的大表姐给比下去,报了我们无辜被打的仇!”
“嗯,你这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是有个共同的仇要报,一定要报……”经过柳桃的提醒,金秧立刻想起了那无辜被打的一幕,牙齿咬的咯咯响。
“金秧,啊,金秧哥,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让家人过一个好年,其它的事情就先不着急了。”
“是啊,你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吃完饭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吧。”金秧的记忆被柳桃从仇恨里拉了出来。这时,远处隐约的传来喊金秧回家吃饭的声音了,金秧道声“吃完饭你来我家吧,我发现了我家有个旧渔网,改造一下就不用人下水也能捕到虾子了,拜拜。”然后转头跑走了。
吃过了早饭,柳桃就凭着记忆找到了金秧的家,金秧的家和他家大不一样,从高大的门楼进去,就是一整栋六间青砖瓦房,连两面的厢房也都是砖瓦结构。东面的厢房是储存粮食和杂货的地方关着门,西面的厢房炫耀样的开着门,槽头上拴着骡子和牛马,一个长工在勤勉的喂牲口。院子里停放着两挂大车,两大颗桑树都有柳桃的一抱粗,带着玉米苞的大玉米棒子成串的编织在一起,挂满了桑树的主干,这在大多数都吃不饱的穷乡,可是让人眼热的了。
其实金秧哥的家虽然是地主却是真正的土地主,实际的产业就是四十五亩上等地,除了自己家种十亩,其余的都租了出去,所产的粮食和佃户是三七分成,佃户占七成,地主占三成。一年除了收租也没有别的的收入,还要供养一个在县城念书的儿子,那可是很费钱的了。现在也只是雇佣了一个长工,金秧爸爸农忙的时候也一样下地干活。一家的吃食也不敢铺张,只比一般人家强那么一点点罢了。
金秧哥的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也就是金秧的大伯和父亲,爷爷几年前过世了,他奶奶和她们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他大伯家自从爷爷没了以后就分出去分家另过了,院子是紧邻的。
柳桃的姑姑十几年前就出嫁,嫁给了镇上的一个平常人家,因为大女儿去年嫁给了栖风镇的大地主当小老婆,她利用嫁女儿的彩礼钱开了一个杂货铺,大姑还是金秧舅舅的媳妇。
柳桃还不知道的是,这个金秧哥的舅母,也就是自己的大姑在和自己的大伯大娘密谋,谋划让大胖的妹妹二丫代替柳桃嫁给金秧,也和金秧的妈妈提过了,金秧的妈妈还在犹豫,还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金秧的奶奶倒是有些赞同,毕竟柳桃的大爷在家里是老人看重的,到时候二丫和金秧成婚的时候,嫁妆会比柳桃家多得多。
金秧哥的奶奶正从屋子里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在院子里东看西看的柳桃,看到了这个穷丫头,鼻子里就不痛快的“哼”了一声。
柳桃看到了她,马上近前甜甜的喊了声“奶奶,你吃了?”柳桃实在是想不起什么问好的话,就和眼下的村民互相见面一样问道了吃了的话题。
“吃了,怎么,又要找我家秧子去捞虾子吗?我看你早晚会把我家金秧祸害死的!”
柳桃佩服这老太婆的感知能力,但原来的记忆告诉她不能和老太婆对着干,还不能阴奉阳违的否认去捕虾子,她也就赔笑道:“奶奶,我长记性了,再也不不去下水了……”
柳桃想到了把网做好了以后还得接着捞虾子,但还不敢说出口,只能改口说不下水了。似乎听到了柳桃的话金秧奶奶放心了,就不再搭理柳桃,自顾自的出门去了。
“柳桃快进来,外面多冷。”听到说话声,金秧一边开屋门,一边催促她。
这个屋子是属于金秧哥一家的,金秧的二叔也和他们隔院居住,但因为家产分割的时候吵过架,两家关系并不好。金秧他爸爸有事出去了并不在家,他的妈妈对柳桃有些冷淡,估计是因为柳桃差点连累了儿子丢了命的缘故。
“柳桃,是不是又要琢磨着去河边水抓虾子啊,你也让你家大人省点心吧?”他妈妈冷冰冰的问。
柳桃被说中了心思,但还不敢撒谎,因为不承认的话也不能偷摸的去河边,撒谎说不去,要是被他妈妈在河边抓了现行,对于口是心非的未来儿媳妇印象会大打折扣的。再说了,抓回来的虾子还得两家分开,对于精明人怎么糊弄也不会破绽百出的。
还好,金秧出来替柳桃打圆场了:“妈,我们是要去抓虾子的,但是这次就不用下水了,不下水就安全了不少。”
“不行,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们去胡闹了,你要是没了,这个年还过不过了?”
“婆婆,我们去抓虾子,你不放心就给我们看着不就行了,我们说了不下水就不下水的。”柳桃一没过门,二没有得到金秧哥家的聘礼,但已经是两家家长同意了的,之前也象征性的改了口。看她不同意她们去抓虾子,也只能是开口央求。
“看你们两个瞎折腾,金秧你还不如多看看书涨学问呢,看看你哥对读书多努力,可你成天的就知道玩,这么好玩,到八十也考不上秀才!”
“妈,这不是要过年了吗,我过了年就不玩了,我特别爱吃虾子,这大冬天也没有卖的,只能是自己去抓了。也不用下水,没有危险的。”
“好了,你们愿意折腾就折腾吧,懒得管你们……”他妈妈不耐烦的说。
得到了他妈妈的允可,金秧就取来了那个破破烂烂的渔网,柳桃估计网目只有一寸,正好可以过滤出去太小的鱼虾,对于捕捞大个的虾子正合适。这个渔网很大,一头一颗竖棍子,有上下两颗网纲固定网片,下网纲上有着铁坠,上网纲上有稀稀拉拉的几个木块当做浮漂,是两个人下水兜鱼虾的抬网,由于用了有年头了,破损的十分厉害。
她们的前世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对于淡水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学的水产部门还有专门的养鱼池虾池,这些大学生有时也用自己做的虾网,去偷捕校园水产科研实验养殖的些基围虾小龙虾,弄回到宿舍来开荤,对于捕鱼虾的网的构造还是熟悉的。她们在堂屋摆开了场子,金秧负责挑完整些的网片裁剪下料,柳桃就负责缝纫,她们要把这个抬网改造成大口拉网。一个时辰之后,一个捕捉鱼虾的简易网具~拉网就成型了,只用去了全部网片的三分之一。
她们制作的是一种大口网,上面是一颗不到两米长的竹竿,那是利用竹竿充当浮漂,用竹竿的浮力保障网口张开的,下面是一颗网纲的网口,张开就形同一个鲨鱼的血盆大口。只要在竹竿上栓上绳子,网纲上配上轻重合适的网坠保障底纲紧贴水底地面,两下配合好了,大口网在水底张着嘴搂过去,就能让那些因为水温低不爱动的虾子进网了。
她们到了河边,这条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宽的地方得有二里,窄的地方只有三五百米,两岸岸边也极不规则,大小河叉隔不远就一个。她们找了一个最宽处四十米宽的河叉,把绳子从河叉的尽头打开,金秧和渔网在最宽处的一面,柳桃和未来的婆婆拿着绳头在另一面,金秧从另一面栓上了渔网,喊声“好”后,柳桃就开始不紧不慢的拉绳子,金秧看网平稳的下水了,也赶紧的跑到了柳桃的一面帮助他拉网,他妈妈拿着个木桶只是尽到了监护的作用,却不伸手帮忙,撇着嘴不相信她们能捕到虾子,任由着她们在折腾。
满怀期望的第一网并没有抓到几只虾子,但看到虾子,两人认出这是一种青虾,长足个的都在四十克左右,也就是八钱,十二三个就够一斤了。这给了两人极大的希望,开始寻找网的毛病,她们推敲了半天,断定是竹竿浮力太大,下面的网纲并没有全部刮底,冬天不爱活动的虾子因此没有大量的兜进到网里来。金秧找来了两块一样大小的砖头拴在网纲的两头,减少竹竿的浮力。他妈妈听着两人谈论:“金秧哥,现在的水面只是水边结了少许的冰,水温估计是十度左右了,虾子的活动量不会太大,都趴伏在水底不爱动的,到了夏季水温升高,虾子的活动量大的话就不易捕捞了。”
“是啊,达到了十四度往上虾子才开始活动和进食,活动量大的虾子就会躲避渔网,当然就不容易捕捉的……”这些话听得她一头雾水。
网的底纲两头加了砖头的第二网果然大有收获,由于网目合适,过滤去了大部分的当年孵化的小虾子,一网得到了足有五斤大虾,除了虾子,还在网里看到了两条都是一斤多的暗纹乌狼鱼,一条鲫鱼,六七条小杂鱼,三个小龙虾。看样子小河里面还有小龙虾,只是数量太少了,估计都让乌狼等杂鱼吃掉了大部,始终不能大批量的繁殖。